航海系是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主要系部之一,现开设航海技术(三年制普通专科)、航海技术(四年制成人本科)、航海技术(三年制成人专科)等三个专业。航海技术(三年制普通专科)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试点专业、2007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航海系下设航海、船舶通信、船舶操纵、船艺、船舶安全管理、航海技能等教研室和系学生辅导员办公室(学生大队),承担着航海技术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航海技术和轮机管理两个专业的基本安全履约培训的教学任务。现有教职工9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工27人,讲师与工程师33人,硕士研究生和具有硕士学位的30人,持有船长和大副资格证书20人。多年来,航海系一直坚持“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一原则,坚持“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历届交通部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的统一考试中,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通过率在同等院校中一直是名列前茅。多年来该专业毕业生以其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和适岗快等优点而深受到航运企业的好评与欢迎。
航海系教师立足于所属专业的长远发展,积极参加学术与科研活动,近年来先后主编和参编了10余部专业教材,承担或参与了“建立航海类专业英语综合评估体系的研究”、“船舶安全检查管理系统”、“中远船员英语测试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建立航海类专业英语综合评估体系的研究”、“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学校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航海院校质量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海事反恐时代《船舶管理》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远集团海损事故研究”等省部(集团)级研究课题。其中,高玉德教授主编的《航海学》是交通部十五重点规划教材,于2009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刘红屏教授主持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陈秋妹副教授主持的“海事反恐时代《船舶管理》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柳邦声教授主编的《GMDSS通信业务》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高玉德教授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已作为行业标准由交通部海事局颁布实施。
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院的支持下,航海系拥有以三维视景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为主要设备的航海模拟器实训室,主要是让学生模拟在各种情况下实际操纵船舶进行航行和避碰,以检验学生使用雷达进行观测、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海上局面进行判断(包括对恶劣条件的响应)、应急措施的选用及有效性、正常的海上值班和船舶导航等方面的技能;拥有以海图资料和船舶综合定位系统为主要设备的海图作业和航线设计实训室、船舶综合定位实训室,用以检验学生航线设计的合理性、海图作业的熟练程度和利用各种航海仪器进行定位的技巧;拥有以全球海上遇险搜救系统(GMDSS)为主要设备的船岸通讯联络实训室,该实训室有A站、B站、F站、NBDP、VHF、AIS等船上现有的主要通讯设备,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在正常情况下和应急情况下的船岸通讯和船船通讯技能;拥有以模拟船为主要场所的水手技能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水手工艺训练、消防安全训练、救生安全训练等科目,并使学生获得从事远洋船员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证书。同时,航海系还和中远集团所属的各大远洋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使各大远洋公司成为教师和毕业生的实训基地。
在继续教育方面,航海系一直依托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航海技术和航运法规的变化作为培训的切入点,推进教学改革。近年来,我们和中远散运共同开发了“简式三明治”学历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一直和企业共开发与承担了“基本安全培训”、“高级消防培训”、“船上医护培训”、“大型船舶操纵培训”、“雷达标绘与ARPA培训”、“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船舶保安员培训”等近20个培训项目,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成为全国最大的船员培训中心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新的发展时期,航海系将高举教学改革的大旗,适应社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和“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理念,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