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近一亿,并在逐年增多,这个趋势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探讨解决。
《报告》显示: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也就是说,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比2005年时,增加超过四成。留守、流动儿童研究课题负责人、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表示,在地域分布上,这次调查也有一些新的情况:
邓丽:广东、江苏这样的东部发达地区省份,留守儿童也比较多,较为发达的省份实际上既有留守儿童也有流动儿童。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蒋永萍认为,《报告》中有一些调查发现很有价值:
蒋永萍: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比重有一个快速的增大。他们目前处在身体和心智快速发展,而且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期,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亲人的关爱和培育。如果父母一方或者双发的缺乏,就会造成他们身心发展的一些缺陷。
留守、流动儿童中,0—5岁的学龄前儿童问题解决起来更困难。有人建议立法禁止幼小儿童的母亲外出打工。蒋永萍主任认为:
蒋永萍:如果说,你用儿童的发展去牺牲妇女自身的发展需求,甚至有的时候和家庭的整体发展大计也有冲突,我们从性别的角度出发认为不是一个很好建议。
问题如何解决?《报告》中提到了构建减量化机制与完善关爱服务机制相结合的政策方向。蒋永平主任认为,这是目前比较科学的解决办法:
蒋永萍:所谓减量化,就是尽量的去减少父母和儿童分离的情况。但是一下子减少其实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和关爱服务机制进一步强化相结合,两边都去做努力,使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邓丽部长也表示,作为妇联组织,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工作重点也会有些调整:
邓丽:我们的工作重点不仅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也要今后更多的关注一下流动儿童,主要是农村流到城镇的儿童。因为,他们很好地融入到社会,能够享受平等的同城待遇,可能是对今后的城市的整个环境的和谐,也包括认得幸福指数都是相关联的。我们也提了一些建议。从的来说希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尽责。(记者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