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一中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刘雅洁告诉记者,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来自日常学习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居主要方面。就升学因素来看,学生、老师、家长对前景的过高期望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强化刺激,都会在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如面对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的唯名牌论、唯重点大学论,以及一些老师和家长挂在嘴边的“成败在此一举”,等等。
此外,多年从事心理学教育研究的刘老师还从专业角度阐释:青春期兼具儿童期和成年期的特点,特别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对自我的关注增多,在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生理发展到大体相当的水平,但心理发展却有差异,理想和现实能力之间发生冲突,身心不协调等情况的出现,敏感脆弱的中学生就会产生内心的矛盾、困惑。
学业、人际关系加上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激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想与别人倾诉,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情绪。刘雅洁老师感慨:“其实每个孩子都不简单。”
谁为孩子的今天解困
谁为中学生驱散内心的迷雾,指明前行的方向?怎样塑造下一代健全的人格?
据了解,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目前正落实到有关教育机构的教学设置中,在我省,配备有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学校日益增加。刘雅洁老师说,心理辅导强调个体差异,教育的理念也在逐步调整:过去倾向同一性,强调整体,现在注重发挥个性,发现潜能,并帮助开发潜能。在心理课堂上,她曾经要求学生以20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她认为,对自己认识越清楚,越接近真实,就越有利于摆脱困惑,走出迷茫。
刘雅洁介绍,在石家庄一中,现在有“心栖日”活动、沙盘游戏、心理拓展训练等,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发现以前不知道的自己,把堆积的不良情绪宣泄出去,释放或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课堂,也是中学生许多心理问题的缘起。近日,唐山市某重点中学在学生中举行了一次“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活动,学生们纷纷写出憋在心里已久的话:“能否给我一个自由的空间”、“希望你们不要随便翻看我的日记”、“我渴望七彩的阳光,学习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希望你们不要给我制定过高的目标,希望你们能尊重我的意见”……
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该注意什么?任丘市学生家长胡文周的体会是,不要总是“高高在上”,不要动辄对孩子训斥。他说,有一次他的孩子期末语文考试没有考好,试卷发下来,他非常生气,忍不住“笨啊”、“蠢啊”地骂了一番,结果这件事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对语文课产生了畏惧。这种情况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改变。他的感受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要从平等、科学地同孩子谈话开始,“有话好好说”,莫让冷言恶语伤了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