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工程”从2012年开始,由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省部共建或省属重点大学,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背景
为贯彻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使中西部一批高质量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亦即:“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虽然该“工程”名字带有中西部字样,但其涵盖的地区多达24个,有“中西部100所”之称。
“工程”从2012年开始,由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地区省部重点大学,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推动国家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设立的又一次重大建设专项。“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计划支持中西部为主的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地方高校,入选高校均为实力较强的高校,大部分为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虽然该工程冠名了中西部字样,但是包括了东北地区,并涵盖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前呼声较大的部分高校也未能入选,因此本次工程的指标竞争非常激烈。“十二五”期间,中央安排专项建设资金100亿,要求地方按照中部地区6:4、西部地区8:2的比例配套,鼓励学校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加大自筹力度。
实施计划
该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资金投入大,滚动实施,一期实施期限为2012-2015年,计划支持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左右省属地方本科高校,这一工程既是国家整体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全局性考虑,也是国家特别针对中西部高校自身发展特点、发展阶段而考虑的战略决策。工程目标
“工程”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中西部一批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使这些学校在当地发挥好三个作用,即一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二是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在地方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升,使广大本科生受益,推动整个中西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指导方针
总体思路:主要是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基础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服务于地方发展。
建设任务:主要是“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建设。
实施方式:为了覆盖中西部更多的学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准备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
实施范围:“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选择:为了体现服务地方发展的方向,考虑优先支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合理,优势突出,有明显的办学特色,重视潜心育人的地方高校。入选高校
黑龙江 | (4所) | 东北石油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吉林 | (4所) | 北华大学 |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 |
辽宁 | (5所) | 中国医科大学 | 东北财经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沈阳农业大学 |
沈阳建筑大学 | |||||
河北 | (7所) | 河北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