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先生在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进行了题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改革与管理》的讲座,田维义副书记、MBA学院薛永斌书记和近200名学生一起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MBA学院院长张树庭主持。
作为电影事业发展的亲历者,童刚局长回顾了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新中国的电影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至1993年,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方式为上级下令,下级执行,主要由北影,上厂,西影、峨影等17家国有电影制作厂完成;第二阶段是从1993到2002年,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替的时期,中影公司不再负责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各大电影厂经济萧条,放映场所流失严重,中国电影进入低潮时期;第三阶段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期,电影的发行、放映恢复,票房从2003年的10亿到2011年达到130亿,中国电影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在谈到近年中国电影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就时,童局长表示,在产业化政策的大力推动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电影业有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把电影明确定为可经营的产业,这在理念上是一个飞跃。其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了电影人极大的鼓励。再者,社会对电影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最后,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保证了电影业的发展条件。电影部门强化了服务意识,改进了管理理念,简化了审批程序。
童局长指出,在媒体传播现化化、娱乐消费多样化、文化样式图像化的当今社会,电影已经成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创作形式。在建设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审美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希望未来的电影人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既能推动社会进步,又能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愉悦的影片。
童局长最后提出要求,希望中国传媒大学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电影高新技术人才,加快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步伐,鼓励同学们用世界的眼光拍摄出具备中国元素和内涵的影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提升。
讲座结束后,童局长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认真、耐心地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同学们一致反应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