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在《失街亭》中轻轻点抹马谡的三次笑,使狂妄自大的神态毫纤毕现,令人拍案:
一笑丞相“何故多心也”,用疑问句,模拟笑上司之狂妄;
二笑王平“真女子之见也”,用感叹句,摹画笑同僚之高慢;
三笑司马“不亲围山”,用祈使句,描绘笑敌人之轻妄。
三笑中尤为致命的是笑司马,纸上谈兵者败,狂妄轻敌者更败。
评点孔明三哭斩马谡
“泪”与“斩”实际是“情”与“法”的对立统一:情难枉法,法不容情,和谐完整地体现在孔明的失误之中。
一哭念手足,慰孤儿,突出一个“义”,义可存,法不容;
二哭失大将,痛割爱,突出一个“法”,以法治军,刀下不留私情;
三哭深憾用人不明,有负先帝嘱托,突出一个“恨”,恨而执法,法重于情。
《孔乙己》和《祝福》的“笑”
大师写悲剧多用“笑”,这在他的诸多悲剧性作品中有充分的表现。读了这多的“笑”,我们感到的不是轻松和愉悦,却是排遣不掉的沉痛与压抑。悲剧写“笑”,符合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现以《孔乙己》与《祝福》的“笑”为例,做点比较性的评析:
《孔乙己》笑多意在渲染似热却冷的气氛;
《祝福》笑少大有点染似怜却仇的情状。
前者真笑正似冷酷色里享受快乐;
后者假哭却是厌倦声中鉴赏悲苦。
无论笑多还是笑少,都把别人当笑料,
不管真笑还是假哭,全是缺德又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