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生认为物理比较难学,也有不少物理老师弄不懂现在学生为什么物理学不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物理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学生对学习物理没有兴趣。老师教学就是满堂灌。作为高中一线教师,我谈谈我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第一,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于蓝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没有蓝,青就变成无源之水,胜于蓝就是较前高也一筹。因此,就要求不能受原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循规蹈矩,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他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能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对于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应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
例如:有的学生学过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后问道: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扒就能推动,都是有力作用到物体上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却后者却能改变?还有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别人却能抱起?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获得乐趣,慢慢就会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解决好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过渡问题。
出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加剧考和速算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场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画蛇添足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例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秋千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
1、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2、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困难,还表现为思维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
第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象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联系。边审题、边画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致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为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象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
再后建立模型关系,立式求解。不要怕学生做错了,而是让学生自己在错中去体验探究过程,去发现问题。不要怕学生不懂,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记得我的校长跟我谈过他的学习驾车经历;两个师傅用不同的方式教他。第一个师傅在他开车之前,先给他讲了不少道理,结果他还是开不来。第二个师傅则是坐在他身边,什么也没跟他说,就让他自己开车,说:“你想怎么样就怎样!”当他开动时,师傅问他要怎样,他跟他说我要怎样,师傅再跟他说:“应这样,你试试!”就这样,他很快学会了驾车。我想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是这样,只有他自己去体会了,印象才会更新,才更易学会。不是有不少物理老师怕学生实验做不来,对每个实验的环节教讲得很详细,再让学生按照老师讲的去做,其结果又如何呢?错的依然错,错的还是个好事,那些做到了的学生倒是不幸,失去了自己一次探究的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要求,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才不容易忘记,对物理问题才能灵活处理。
第四,重视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践。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订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的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发明奖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与会考不同,会考主要考知识,而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主要考能力。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学生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老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授之鱼”为“授之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