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须先审题——事实材料作文审题法略谈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大学库管理系统

立意须先审题——事实材料作文审题法略谈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审题又决定立意 ——审题不清,立意则不准;立意不准,则有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考生务必准确审题。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提供一则文字材料或图画材料并略作提示,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这种在给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命题形式,有人称之为“题意作文”,但更多的人已习惯称之为“新材料作文”;它的命题形式也很像话题作文,只是不限定话题,故而又有人称之为“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是介于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比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新材料作文,虽然没有了材料对作文立意的限制,也没有了话题范围的框定,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更多了,但是在审题时还是要注意体会和把握材料的主旨。
下面结合具体材料,重点谈谈理解和把握新材料作文中事实材料作文题的审题方法。

1. 提炼中心法。

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同,对命题材料类型有种种划分,本文将常见的作文命题材料分为三类:事实型,寓言型,漫画型。

事实类作文材料,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观点或一种现象。这类材料,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材料一: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却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多带刺。

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第二段以“有人说”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2. 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很多事物会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出现。审题时,如果由材料的现象或结果推究造成这种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准确的立意。

材料二:

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每向小姑娘求饶,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奏完一曲。突然,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女孩每天清晨来这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女孩的家人发现,女孩的拉琴早已不是“锯床腿”了,并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树林中那位老妇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竟从未聋过。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后,便能找到事物的“果”——女孩拉琴技艺提高。为什么女孩能坚持不停地拉琴而得以提高水平呢?原因是老妇人对女孩琴声的赞许:“拉得真不错!”也正是这赞美,激励女孩更加努力地拉琴。赞美如春雨,滋润出女孩心中希望的嫩芽。据此,可以从赞美的作用来立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材料有一个结果或现象,但有多个原因,立意时可取主要原因;有些材料有多个结果或现象,立意时可根据几个结果或现象去找根本原因。

3. 多向辐射法。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侧面;同时,任何事物都处于客观事物的“关系网”中,从不同角度联系周围事物去观察思考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另外,事物的发展趋势一般都存在多种可能性,比较明显的可能是常规角度,那些不明显的可能性往往会出新意。

作文审题立意也是如此,不同的着力点,有可能获取不同的价值取向。用发散思维审题立意,就是将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力求考虑到对象中的各要素和对象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结果,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

材料三: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牛栏。

材料分析:首先要找到合理的思维要素(材料中的对象,对象间的关系,事件的走向和目的等),然后通过联想找到有价值的立意点。本则材料围绕赶牛,引出了几组思维要素——哲学家和农夫,鞭打与青草,死活不进栏与乖乖地进栏等。联系社会,可迅速找到以下价值点:

①.正确看待自己。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在如何对待牛的问题上,一个哲学家就不如一个农夫。

②.蛮干与巧干。做事得法,事半功倍;做事不得法,事倍功半。这位农夫抓住了牛的心理需要,便成功地把牛牵进栏中了。

③.将欲取之,必先欲之。要别人做一件事,强迫是不行的,哪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奏效。其实我们要做的,仅是举手之劳,拿出一点生活的“青草”,给别人一点甜头和希望。

4. 异中求同法。

有一些多则材料表面上看很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有相同、相通或相关之处。那么,在审题立意时,就要透过这些材料的表象抓其实质,从不同中找到共同点,所立之意要覆盖所有材料。

材料四:

㈠.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㈡.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显然“材料㈠”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㈡”中的记者都有求同心理,都用从众视角强加于人,这就是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可立意:克服求同心理;要顺其自然,不要强加;要有独特的美等等。

5.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本质。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

材料五:

2002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事件曾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害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出里面有东西。”

分析:从材料看,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公德问题。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不会深刻,当然也难得有新意。往深层次看,刘海洋是有文化的“文化人”,应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不等于“有公德修养”,这就牵扯到才与德的关系:知识并不等于德操。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

材料六:

有人问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松下先生说了他成功的秘诀有三个要点:一、出身贫寒;二、学历低下;三、体弱多病。

分析:对这个材料,要作辩证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三个要点”背后的东西才是这则材料的旨点。“出身贫寒;学历低下;体弱多病”本是成功的不利因素,但是恰恰是不幸促使松下幸之助努力学会了诸如坚强、谦虚、自强等美德,敢于与命运抗争。

当然,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远远不止这几种,同学们可以在作文训练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同时,这几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我们在具体的审题立意时可以综合几种方法进行。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