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池 男,1949年生人,中共党员,博士。著名肝脾外科专家,北美外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并于英国伦敦大学Royal Free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附属一院普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
现任北美外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外科学会全国脾脏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副主编,《腹部外科》副主编。
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百名优秀医生,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首届中国医师奖,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卫生战线标兵,黑龙江省十佳杰出科技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教书育人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并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研究奖。
自1982年以来,姜洪池教授一直从事普通外科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工作,专长为肝脾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活体供脾部分脾脏移植治疗血友病甲,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功能最佳、临床症状改善最明显的一例。
在国际上首次创造性地进行了亲属供脾劈裂脾移植。开展了脾脏切除后对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影响的研究,系世界上首次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了脾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
成功地开展了黑龙江省首例成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及东北三省首例带十二指肠胰腺移植术。其手术以学院派著称,力求术野无血、层次清楚、操作利落、损伤小、效果好等。
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课题10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系列性脾保留手术实验研究与临床”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系列性脾保留手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系列性脾保留手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脾切除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活体供脾部分脾移植》获中华医学会卫生部优秀论文一等奖,脾切除以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 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编《实用肝脾外科学》等7部著作,参编23部(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七年制规划教材)。发表论文181余篇(110篇为第一作者),担任《中华外科杂志》等20余部期刊杂志的编委、副主编。培养博士后10名、博士14名、硕士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