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学生为本,潜心教学,三十余年汗洒讲坛,将师魂融于教育;她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三十余年立德树人,用奉献谱写人生;她立足本职岗位,践行核心价值,用行动绘就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底色!
她就是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包丽丽,一位坚守教学岗位三十三年的人民教师,一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作为管理者,她一心一意谋发展;作为老党员,她竭尽全力促发展。同行眼中,她是勤奋睿智的学者,学生眼中,她是慈母情怀的长者。爱岗敬业,诲人不倦,诚信友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开建评价道。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1983年,包丽丽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这一干,便是33年。
时间,沉淀着记忆,也刻着奋斗的印痕。从教33年,包丽丽上课从未迟到过,总会提前15分钟到场;每节课都要认真备课,有所创新,让学生有收获……在她随身携带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教学要求。包丽丽告诉记者:“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提醒我自己的,我很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耽误了学生。”
去年4月,正值英语四级备考冲刺的关键时期。想到学生们英语听力部分失分比较多,包丽丽决定要在考前为学生们补习听力。可无奈,频繁的教学交流活动和出差安排,让她的补习计划一次次落空。4月中旬,包丽丽感到补习的计划不能再拖下去了,出差多日的她,没有来得及回家,拖着行李直奔教室。连续2个多小时的补习课,同学们听得分外得认真,老师那疲惫的身躯和深陷的眼窝,无言中化作了感动和动力。“这课也不是非上不可的,但不上的话,我心里不踏实。”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我都愿意去做。”包丽丽这样说,也这样做着。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外国语学院创新培养模式,组建学术导师队伍。创建的初期,不少年轻教师因为教学与科研任务较多,迟迟不愿报名参加。作为英语专业的带头人,包丽丽第一时间,主动申请担任学术导师。她的率先垂范,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的加入,如今,学术导师的队伍还在慢慢地壮大。“包老师的忙是全院教师有目共睹的,她都报名参加,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推脱呢!”一位年轻教师这样说。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在包丽丽看来,上课是一门艺术。在英语教学上,她潜心钻研,积极探索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她追踪专业前沿动态,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相结合;她主张的“每课有创新、每课有提高”的教学理念,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33年耕耘,她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的成为教学名师,有的走上管理岗位,有的成为行业骨干,可谓桃李满天下!“毕业多年了,仍然怀念包老师的英语课。”“如今自己也是一名英语老师了,更加觉得包老师的英语课上得尤其的好。”……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每当谈及包丽丽老师,学生们总会流露出感激和思念之情。
作为专业的带头人,包丽丽一门心思扑在英语专业建设上,寒来暑往,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临近退休的她,还多次克服身体不适,连续几十日加班加点,为省重点专业的期末验收工作亲力亲为。辛苦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2008年,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并为英语专业2015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A类项目奠定了牢固基础。
几乎没有寒暑假,也没有宽裕的时间陪伴家人。谈到教师的职业,包丽丽言语中仍然充满了自豪与满足:“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能为教书育人做点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雪中送炭三九暖,助人为乐众称赞
2012年,包丽丽被盐城市教育局授予爱心助学助教“彩云妈妈”的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多年来,包丽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多次资助贫困生和特困生。外国语学院的段志红便是其中的一位。2011年新生入学,在熟悉学生基本情况时,英语专业的段志红引起了包丽丽的注意。入学后,几次深入的交谈,包丽丽决定资助段志红完成学业。“这事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学生需要,我也乐意去做,就这么简单。”包丽丽回应道。四年来,包丽丽在给予段志红物质帮助的同时,更给了她心理的支持和人生的指导。2015年,段志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得教师编制。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她便给包丽丽打来了电话。电话中,她激动得语无伦次:“谢谢您,包老师。感谢您的付出,让我勇敢地去追逐梦想!您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妈妈……”
在包丽丽的身上,还有着数不清的荣誉:2007年,被评为“盐城师范学院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盐城市妇女联合合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2012年,荣获“盐城师范学院第二届师德模范”;2013年,荣获“科研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学生的心目中,她是学业导师,更是人生导师。今年4月,一封感谢信引起了外国语学院师生们的好奇,信中称“包老师堪称当代社会的活雷锋”。原来,4月11日上午,包丽丽捡到了市民杨红兵不慎丢失的钱包,随后她不辞辛苦,想方设法地与失主取得联系,并将钱包完整归还。平凡的举动,传递着温暖向上的正能量。
采访的最后,记者想起了毛泽东评价白求恩同志的话:“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包丽丽教授正是如此,在教书育人中,诠释着价值选择,播撒着人间大爱。(通讯员:李荣庆 徐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