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习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评价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表现出严重的不和谐现象。在此,笔者谈谈和谐课堂评价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中,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的效率也最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氛围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实施课堂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课堂应该且必须是生命与生命对话、情感与情感交流的场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建立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
首先,身为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尽量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位差效应”——即师生之间的平等。其次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不能从教师的“霸权”转化为个别优等生的“霸权”——即生与生之间的平等。所以民主、平等的课堂应该有“四个有”:有疑问、有争议、有惊叹、更要有笑声。
二、建立师生互动的评价结构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各级、活跃的状态,能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敢于和善于让学生发表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评价,因为小学生更在乎得到同伴的赞扬和肯定评价,所以从学生的角度作出的课堂评价,有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等双、多向沟通。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更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