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会发现现在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如:一味追求新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教学中容易出现夸大自主教学,夸大过程与方法,夸大学生作用,夸大情感目标,使我们的数学课没有数学味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重复、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公开课中的表演、作秀愈演愈烈……面对种种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我认为一堂课能否称为高效课堂课要从三个层面衡量,即理念层面、操作层面、策略层面。
一、理念层面,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自主学习的程度: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在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
合作学习的效度: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我们给学生的选题是否科学、合理。我们选的主题要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还要看小组成员是否做到互赖互动,是否有共同的荣誉感,是否做到互帮互助。
探究学习的深度: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
二、操作层面,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主动回答、自主讨论、自评互评。
主动回答:主动回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思考,有想法。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自主讨论:讨论,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评互评:学生都有自尊心与自信心。自评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评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三、策略层面,主要看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合我的工作经验,给大家分享关于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一、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
二、课堂上,教师要进入状态,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要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三、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
四、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讲出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特点,讲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五、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
六、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教师“懒”一点,学生才会“勤”一点。
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傻”。教师“傻”,你的学生才会聪明,否则,教师太聪明,你的学生一定会变傻。
八、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踢皮球”。
九、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学科的难点,确定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注意学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