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对这样的校园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不少学校会不约而同地达成高度一致,将各级领导视察学校的照片按其级别与职位高低排列,做成宣传栏摆放在校园显要位置,以示受到的关注与取得的成绩。乍一看,这一做法似乎并无不妥,毕竟这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行为本身与办学目标发生了严重偏离。学校是为学生而办,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在学校生活学习中留下的精彩瞬间才应是学校最珍贵的镜头,才应是学校最该着墨的地方。一所在校园每个角落都能找到记录学生笑脸、感受学生心灵呼吸的学校,才会是学生真正向往留恋的优质学校。可惜,很多时候,我们的学校却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有报道称,某校高三年级一个班为了让学生面对日渐逼近的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竟在教室里贴出了“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等匪夷所思的句子。诚然,学校引导学生不虚度光阴,利用好时间充实度过每一天的初衷并没有错,但这种表达方式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试想,学生每天走进教室首先入目的是如此决绝的选择,心中将会何等压抑?难以想象他们会因此“激励”而崛起,但有一点是无需置疑的,那就是这种灰色的“激励”,不仅不能将力量和坚持带到学生心里,相反还会产生很多负面作用。同样是倡导惜时,哈佛图书馆是这样表达的:“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同样是激励,而这种幽默中蕴含哲理的文字,一定会在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的同时,化为一种润物无声的感召力量,催人奋进。两相对比,孰是孰非,一望而知。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能否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学生权利的充分尊重。
笔者无意中听过两个初中男生的交谈,内容大致是学校希望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食堂餐饮的满意度。其中一男生在早餐栏里选择“不满意”后,被班主任发现叫到了办公室。男生说这是自己的真实感受,班主任则找出各种理由劝其改成“满意”。并劝其说同学们都在选项里填写了满意,若有人填写不满意会影响班级荣誉……两男生显然很抱怨班主任的这种做法。其实,教师这种委曲求全又强学生所难的现象在校园并不少见:为应付上级检查而换的新课程表却一再叮嘱学生不要说漏;为上公开课反复操练而不顾学生早就掌握了知识点,把旧课当成新课上……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体现在与学生相处的细枝末节中,如果学校一方面倡导尊重学生、教育学生诚实做人,一方面实际做法却与培养目标相悖,则其诚信力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就难走进学生心中,更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因此,学校尊重教育规律不应是一句空话。每一个教育者,尤其是校长,应该学一学土著人走一段路就停下来歇歇的做法,让灵魂跟上匆匆行走的躯体,让行为不背离出发时的初衷。在“歇”的过程中,时常想一想:学校的所为,究竟真正为学生想的有多少?是否真正符合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