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的思想品德、道德水准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包含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高尚的师德是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
静下心来教书,不浮躁,不张扬,甘于寂寞,肯于吃苦,多动脑,找规律,上好每一堂课;潜下心来育人,认真研究,冷静对待,克服个别存在的倦怠与畏难心理,真正负起责任来。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师德是高质量的完成教育工作的保证,师德表现在敬业、律己、爱生三方面。
1.敬业才能奉献,才能深入钻研、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每一个45分钟,都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都留下你生命前进的足迹,也在学生心灵中映下深深地印痕。
2.律己是自觉的教师意识,严于律己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
3.爱生要“爱而不纵、严而不厉”,既要体现在情的亲和上,更要体现在理的期待上;期待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情绪、意志、认知、态度四方面考虑:
1.性格平和,心理稳定,乐观积极;有自控情绪的能力、不乱发脾气、遇事能冷静思考;
2.意志坚强,不怕困难、不断进取、肯于钻研探究;工作主动,具有独创性;
3.从认知角度,热爱自己的工作,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别人考虑,尤其要替自己的教育对象考虑;增进了解,就会包容、理解,达到谅解,豁达宽容,能与人和谐相处;具有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4.态度积极乐观,追求成功,努力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具有自控和应变能力;抱怨易导致沉沦,要积极面对,努力改造环境,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对教育环境进行适应与改造。
四、永远对自己提出新要求。
1.永不满足,不断提出新要求。
克服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高原期”,防止由于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负向发展”;永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也要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形势发展,随时构建新思路,适应新发展,提出新要求。
2.敢为人先,尝试新事物。
在新事物面前,要敢为人先,勇于尝试新事物;生活就是通向胜利道路上所做的斗争,要不断考验自己,尝试跨越新高度;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健康心理的重要表现。
3.克服困难,体验新经历。
无论做什么事,困难总是难免的,要坚信:“困难,但是很有趣”!以乐观态度迎接困难,就会克服它;人需要不断获得新的经历,丰富自己的阅历,锻炼自己的能力;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困难,依靠集体,互助合作,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4.抓住机遇,跨越新高度。
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境,“花明柳暗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住才见脚跟”,战胜艰险,砥砺自己,为抓住新的机遇做准备;教师工作的阶段性强,在每一个学期开始都会有新的奋进目标,也都会有新的工作特点,每一个新的开始就是机遇,是不断攀登的新起点。
5.继续学习,创造新思路。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探索新问题;旧知识在新思路指导下重新组织,就会变成新知识。
保持良好、稳定、宽容、豁达的心态,积极对待生活,经常为自己设置新的努力目标,这就是一名教师成长、发展、提高的必由之路,也是永葆教学青春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