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霞,女,1956年生,河北青县人,教授,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学院人文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主任,兼任陕西省高职高专“毛中概论”课教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济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负责主持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论文《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跨世纪青年领导干部》获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学术专著《跨世纪青年领导干部素质新论》,主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教学教程》、《新编经济法》、《橱柜设计》,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1项。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团省委直属机关党委“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荣获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奖。
名师心得
第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师职业是个特殊职业,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我们培养的是人,教书与育人必须融为一体。28年来,我矢志不渝地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块阵地,努力追求和探索,始终把爱国与爱校、爱岗与敬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书、教人、教行,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真学、真信与真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而不懈努力,使三尺讲台成为实现人生价值和毕生追求的神圣之地。
第二,严谨治学,与时俱进。28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要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意识,应该具备“四个要有”的观念,即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有历史的头脑,要有国情的观念,要有大局的意识。自学院转制为高职院校以来,通过认真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理论,我渐渐地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2007年成为陕西省高职高专“毛中概论”课教学研究会理事,2009年担任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第三、尊重个性,倡导合作。“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融入团队,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特长,挖掘其潜能,激发其内驱力,并能合理科学组合,产生协作高效的合力。通过努力打造具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教师团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更大力量。
名师寄语
教书育人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也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过程。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素质的精练概括。教师要把言传身教完美结合起来。假如生命是能量的不断积累与释放的过程,那么教师就要用自己的德、才、学、识,帮助学生储备生命的能量,使他们将来能够收获生命里最美的果实。教师若把教书当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事业而非仅仅谋生的职业,也必然能够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