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直接引用引文后是否用点号的探究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hk星空体育

对直接引用引文后是否用点号的探究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引用可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对别人原文原话的引用,引用时要加引号,间接引用是对别人原文原话的转述,引用时不加引号。 对此学术界普遍认同,没有争议。存在争议的是直接引用引文后是否用点号。从我们日常所见的直接引用的来看,有的用点号,有的不用点号。例:

1、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3、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这三个例子都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都属于直接引用,但仔细观察,例1引文后(后引号前)有点号,例2、例3引文后(后引号前)没有点号。  

同样是直接引用,为什么有的有点号,有的没点号?对此,该文件并无细致说明。为了解答这一疑问,笔者找到了1990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该用法对以上三例标点使用的说明是:“要注意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如例1;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标点, 如例2和例 3 。例3末尾的句号属于全句,不属于引文。”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直接引用的分类造成了引文后用不用点号的区别。这一分类是以是否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为标准的,划分的结果是把之间引用分为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两类,决定引文后是否用点号的标准是独立引用时保留点号,非独立应用时不用点号。  

按理说,问题至此已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既然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对直接引用引文后用不用点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平时的语言生活中,我们只需要贯彻执行即可。但是一旦进入具体的语言实践,我们发现有时候问题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撇开别的先不说,就拿一贯讲求规范、注重严谨的教学工作来讲,有时也会出现一题多解、标准不一的情况。例:  

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身垂范,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网络问政”新风,并将其引向深入和常态化。(2011山东淄博一模)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定会在世界博览会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2011江西九江一中一模)  

同样是直接引用古诗文说理,引文同样放在句首,两句的标点使用应该一致才对,但试题设置中例4引文后用了句号,例5引文后用了逗号;例4句号放在了后引号前,例5逗号放在了后引号后。应该说,这样设置二者必有一误,但在题目中,二者却同时被设置成了无误的选项。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类标点在日常生活中的误用呢?教学之余,笔者就此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一些研究。经过整理,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最新的《标点符号用法》(1995)删除了对这一引用点号使用标准的说明。从上文的叙述来看,关于这一引用点号使用的说明笔者还是从1990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上查到的,1995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则取消了对这一用法的说明,这种处理使人们对这一标准的认识日益淡忘。  

第二,对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的概念解释不细致,不透彻,导致人们对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的判断不当。拿1990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来说,该用法虽然明确地提出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的概念,但并未就这两个概念做更具体、更透彻的说明。使人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独立引用,哪个是非独立引用。尤其是“非独立引用”,《标点符号用法》上只是把引用的话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视为非独立引用,但并没有具体说怎样才算把引用的话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也没有进一步说明把引用的话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可以分成哪些情况。从例2和例3来看,我们似乎能感到作者确实是把引用的话杂糅在自己的话中来说,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我们只是感觉,还不能确认。  

在目前所见到的对“非独立引用”的定义当中,我认为尹华斌的观点比较专业,比较实用。他在《多重引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孝感学院学报》2003年7月)一文中从语法的角度说“引文作为单句的一个成分或者复句的一个分句”即为非独立引用。上文所举例子中,例2的引文做整个句子的同位主语,例3的引文做整个句子的谓语或做“那样”指代的具体内容。这样,例2和例3中的引用被看做是典型的非独立引用便毋庸置疑,它们的标点自然也就与例1不同了。  

当然,例2和例3还只属于引文作为单句的一个成分的情况,而例4和例5则属于引文作为复句的一个分句的情况,依据规则引文后(后引号前)将不再保留点号。  

第三,其他对直接引用分类理论的介入,使原本复杂的标点用法变得更加复杂。  

目前我所见到的关于直接引用的分类的理论至少还有两种,这两种理论对直接引用标点的规范都没有积极作用。  

一种理论把直接引用划分为完全引用和不完全引用。学校每年给高三学生征订的复习资料中就有很多采用这种分类,如我校今年高三语文复习资料《3年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2年模拟》上就说:“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3年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2年模拟》2013课标版第23页)  

应该说,这种划分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它与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的划分标准不同。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的划分是以引文本身是否被独立成句为标准的,它则以引文本身是否被全部引用为标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事物因为拥有了这一种分类而拒绝承认它的另一种分类,问题是如果把这两组概念杂糅起来,把本该用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作为区别引文末尾是否用点号的标准转换为用完全引用和不完全引用作为区别引文末尾是否用点号的标准,则会出现严重错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独立引用并不等同于完全引用,非独立引用也不等同于不完全引用,二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例:  

6、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2011年重庆卷第4题A项)  

7、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例中的引用虽然只是对秦少游《踏莎行》这首词和陶渊明《挽歌》这首诗部分文字的摘录,但从引用的形式来看,仍属于典型的独立引用,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内。如果用复习资料上的理论来要求它,就会大错特错。  

另一种理论是把直接引用划分为“独立引用”“非独立引用”和“准独立引用”。(王鹤正《引用的规范标点格式》,《语文建设》1996年5期。)王先生这种分法中的“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跟《标点符号用法》中的概念基本一致。只有“准独立引用”是其独创,对此,王先生的定义是“引语非原文全句,而只是原文复句中位置在前的部分分句。此时无法保留引文标点,只能把标点放在引号外。这种标点为引者所加,不属于引文,而属于全句”,并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一段话为证:  

8、 一九六三年,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 版第117 页。按原文为: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