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度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
处于第二反抗期的孩子对现有社会地位的欲求不满。由于孩子成人感的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出现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在观念上,与大人的碰撞也越来越多。初中孩子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他们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偏激、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大人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在这个阶段我们家长要如何处理与孩子的亲子关系问题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引起双方的不快。(3)作出积极反应。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