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重度盐土改良头年吨粮田’实验基地5号田实产验收,第一年种植水稻亩产 659.6 公斤……”
顺泰农场内,一队专家们亲自为水稻过磅,一丝不苟验收,并对盐城师范学院“滨海重度盐土改良头年吨粮田”“废弃盐田重盐土快速高效垦殖技术及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给出一致结论:盐城的重盐土改良项目创造了江苏沿海重盐土改良开发新速度、水稻产量和效益的新纪录,是沿海盐土改良成效的重大突破和重要的技术成果。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等专家对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两盐土改良项目研究课题,进行现场测产和实产验收,并出具《现场测产鉴定报告》,一致同意课题通过验收。
顺泰农场原为废弃盐田,土壤平均含盐 4.37‰,最高达 10‰以上;而水稻生长必须将土壤含盐控制在 2‰以下。自集体垦殖以来,课题组积极打好水源保障、灌排配套、土地平整、电通路畅 4 项基础,采取耕、晒、泡、旋、排5N快速高效排盐法,实施深松、勤灌、多旋、良种、密植、足肥 6 项配套技术,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进行多次专家会诊,做到因地、因苗、因虫、因草制宜,及时制定和修正用药方案和防治办法。盐城师范学院专家主动介入,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察看水稻长势和病虫害情况,指导规范用药,适时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经过悉心管理,试验田块实现了头年种出千斤稻,两年建成高产田。
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唐伯平说:“整个试验以一步脱盐为核心,创新盐碱地新的栽培技术体系。这个体系有推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下一步我们的理论研究将跟上实践的步伐,而实验田还将尝试有机粮食的种植。”
“大力推广这项新技术,将大幅度加快我国盐碱地开发利用进程,缓解农业土地资源短缺矛盾,增加后备耕地资源储备。”参加验收的专家们表示,该技术的推广,还有利于改善盐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校长戴斌荣、副校长陈爱蓓参加了专家组的测产鉴定会议,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唐伯平及其团队成员和盐城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茆训东全程陪同专家验收。(通讯员:何敏敏 李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