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缘定,到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就读的学校等等。正值母校即将迎来百年诞辰之际,我和两位师兄于四月的一天下午回到母校。当再次进入东西小楼将目光锁定在做学生、当老师时的教室(办公室)时,当在古槐树下合影、驻足五龙壁前感受历史沧桑、在老食堂大操场流连忘返的时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情感的潮水汹涌而至,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原以为已经调离八年的我,过去在母校学习、工作的情景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去。我发现自己错了,可能自己从未真正离开过!正如进门时,干了很多年的保安师傅喊我“主任”,我竟没感到有一点突兀一样。已走过不惑之年,触景生情,无限感慨。不管走到哪儿,这里是我出发的地方,也是我的福地!我与母校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
1986年9月,我以涿鹿县一中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宣化师范学校,从此与母校结缘。我报考的专业是英语,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却是普师专业。记得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我哭了,因为原本我的目标是考大学,而家长为了让我先变成非农业户、成为“国家干部”让我报考师范。不得已报考了喜欢的英语专业,想着最起码可以成为一名中学英语老师,有继续深造的机会,结果还未能如愿。入学后才得知以我的成绩,英语和普师两个专业都可以录取。县里为了多走一个考生,就把我调剂到了普师专业。这算作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小挫折,也让我更加不甘心。第一学期下来,我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后来进了校团委,先后担任了组织部部长、校团委副书记。现任院长尹子平老师当时是团委书记,亦师亦友的他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激励。我们边上课学习边开展团活动,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记得尹老师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开展都会精益求精,努力接近完美。这种工作作风和行事风格影响了我们一批学生干部,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回想起宣师三年的学习生活,可以用充实忙碌来形容。总是挤时间学习,再忙再累也不甘心成绩被落下。想想我们的老师都多棒啊,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还那么端庄优雅、风流倜傥,师生间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和美好!记得一年级时每当晚自习停电,马志远老师就去小卖部买几十根蜡烛然后到教室教我们唱歌,至今仍记得在摇曳烛光中大家的笑脸和“大海啊故乡”的优美旋律;记得我们一帮学生周末在尹子平老师家,师生齐动手一起炒菜做饭、吟诗作赋、奏乐对歌的情景;记得在景百龄老师的心理学课上第一次听到狼孩儿的故事,听他讲学习迁移,他举了先前骑自行车后又骑三轮车的例子,笑的我们全班同学前仰后合。那时我在想,原来心理学课可以这样有趣,后来冥冥中安排我学习并从事了这个专业的工作。那时同学间的情谊更是非常单纯和珍贵,记得我中午和晚上几乎都是最晚回宿舍的一个,可每次同学都给我从食堂带饭或留着门等我,让我至今特别感动。记得有一次上课我由于着凉打开了嗝,可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听课,倒是旁边的同学忍不住一个劲儿捂嘴窃笑,结果老师以为是她,先是关心后来见她一直笑就瞪了她一眼,下课后她就拉我去给她买好吃的。类似这样和同学的趣事数不胜数。
除了学习生活,必须要提的就是我们多姿多彩的活动。每周一歌、每周一诗、最佳团日、三会一课、精彩专场,正如歌中唱的:“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学校为同学们搭建了舞台,大家尽情挥洒着青春,展示着才华。我们每个人在活动中都得到了滋养和锻炼。那时真的好年轻啊,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记得我们几个学生干部居然自己动手把办公室坑坑洼洼的地用从校园工地搬来的砖给铺了,当年的后勤处郭兴瑞主任对我们赞不绝口。虽然没有升学压力,可以充分享受素质教育的轻松美好,可我们几个一心想上大学的同学,过的一点都不轻松。平时没空学习高中课程,周末即使停电,我们往往都是在微弱的烛光中捧着书本度过的。现在其实很羡慕当年那些经历过花前月下、浪漫唯美青春年华的同学们。无论怎样,青春是无悔的!感谢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与宣师结缘,遇到了那么多的好领导、好老师。还结识了那么多优秀的同学,三十年过去了,他们中不少都成为我的挚友。在宣师的学习经历,让我一个小村妞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能力、陶冶了情操、获得了成长!
非常幸运的是,在1989年我毕业的时候,被学校推荐到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就读,圆了我的大学梦。至今我仍然非常感恩当年在任的郭德成校长、岳素梅书记、尹晓光校长、杨桐校长、姜铭主任、尹子平书记等老领导的公正无私和厚爱,感谢我的班主任马志远、郝进兵和多位恩师们的看重和精心培养。没有母校的栽培,没有我的今天!是宣师给了我前行的动力和飞翔的翅膀!
1993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工作。记得报到那天阳光明媚,当时任教导主任的姜铭老师高兴的接待了我,并向其他领导做了通报。象迎接送出去学习的孩子回家一样,领导和老师们的目光是那样温暖而慈祥,我读出了期待、信任和关爱。再一次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啊!就这样,我从周12节课兼普师103班班主任开始了忙碌的职业生涯。和昔日的老师做同事,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感觉,既幸福又倍感压力啊!好在那时有着旺盛的精力,白天一周最多的时候上20多节课,晚上还要去参加学生的活动。这样一干就是十六年,先后兼任过教研组长、团委书记、教务处副处长还有系主任。无论行政工作多忙,一直坚持上好课,做一名好老师的初心没有变过,也因此很辛苦。在母校工作的十六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卖力气的十六年。期间有着太多的感动,也有着太多的故事,和领导、和同事还有和学生。已经退休的景百龄老师、陆志聪老师给我很多指导,和在任的杜晓鸣、尹立云两位副院长还有葛海河、王凯东主任等多位老师都曾在教务处、政教处或系里并肩工作过。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努力,一起相互鼓励,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开心。这些经历都已经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会用心珍藏。曾经教过的学生或年轻同事不少都成为学院的中层领导,为他们高兴,更为母校的未来信心满怀!
1999年学校联合东北师范大学组织了教育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后我又只身一人到东北师大攻读硕士学位。冬天的长春真是太冷了,诺大的校园全部被冰雪覆盖。我坚持了下来,于2003年底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学校领导高屋建瓴,为我们首批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每人报销一万元学费另加三千元奖励。当时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母校再一次给了我挑战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印象中母校的领导老师似乎没有教过我们安分守己、裹足不前,相反更多的是与时俱进、矢志追求……是啊,我内心渴望去更多的地方、去看更多的风景、结识更多的人、经受更多的历练,让生命更精彩。可是在母校工作的我已经太安逸,太容易满足,已经没有太多的上进心,于是我有了重新出发的想法。记得余秋雨的作品中有一句话“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他指的是家乡,我是指母校。申请调动时是2007年,两年后调令下来时尹子平老师刚接任院长。当时我的心情是何等的矛盾纠结啊!尽管心里清楚,任何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接任我的系主任一定会比我干的更好。可老师当政,四校重组没几年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却在这个时候撤离,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倒是老师微笑的目光、坦然的神情让我纷乱的心安定了下来。记得签字那天,尹院长巡视工地回到办公室,先把手洗的干干净净,之后在同意调出一栏认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之后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说:“好好干吧”!这就是我母校领导、老师的胸怀和境界!
2009年教师节后本该到新单位报到的我,又揣着调令坚持圆满完成了河北省教育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评估工作后才离开母校,十月初到河北北方学院报了到,当时我已经三十八岁。从教研室一名普通教师做起,最初科研几乎为零到现在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八年来走过了一些地方,多了一些经历,有了一些收获和进步,这还是要归功于母校的培养和在母校工作的积淀。
无论怎样,我职业生涯中最富有青春活力的年华留在了母校,最真挚热烈的情感给了母校的学生们!其实,我又何曾真正离开过?我又怎么能离开的了?因为爱人还在母校工作,不出差没任务的周末我都会回去看望仍住在宣师家属院的父母。当我在院子里,看到数位年近八旬甚至九旬的老校长、老书记、老老师们精神矍铄、健步如飞、谈笑风生、老有所乐的时候,我突然懂了为什么自己总是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从前辈身上我看到了——永远年轻、永远朝气、永远向前、永远微笑是我们宣师、宣师人永不泯灭的精神和情怀!
亲爱的母校,您作为直隶第五师范在百年的风雨中执着前行,您在百年的磨砺中书写辉煌。一百圈的年轮,已记录了您的桃李芬芳。我作为为数不多的学子和教师身份合一的代表之一,得宠于您的培养和厚爱,见证了您的辉煌与艰辛,参与了您的建设与发展,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整合后的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也已风雨兼程走过十年,迎来了职业技术教育新一轮的春天。衷心祝福母校开启新纪元,踏上新征程、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贾东立,女,1986年入宣师普师80班学习,1989-1993年被学校推荐到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学习,1993年9月回宣师任教,先后兼任教研组长、校团委书记、教务处副处长、学前教育系主任,2009年调离。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督导师,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生导师,兼任河北省心理学会理事、张家口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张家口市)家长学校讲师团讲师,张家口电视台特约评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