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护理学科,具有其专业独特的逻辑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工作方式,是培养护生对各种危急重症患者能快速反应、准确判断、熟练运用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对患者实施有效救治的学科。由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满足护士进入临床的需要,尤其对护生急救思维与急救技能的训练少之又少,因此,为了提高护生的应急急救能力和水平,培养护生应急急救思维和技能,在教务处主导下,2017年修改了教学大纲,调整了此门课程的理论/实践开出比率,由以前的2学时(3项实践课)修改为6学时(14项实践课),2017年率先在17级护理本科开展了14项急救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针对14级护理实习护生的反馈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2018年对15级本科护生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又增加了3项实验项目(共17项急救实验),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现报道如下。
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大纲要求,现开设急危重症护理实验17项:
实验一:外伤止血、 包扎、固定等操作技术。该实验旨在培养护生灾难及应急救援现场的急救能力,面对外伤引起的出血、骨折及伤口暴露等情况时,能够快速、正确的做出处理,为伤员赢得救治机会。
实验二: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包括简易呼吸器、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喉罩通气管、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该实验通过展示并演示临床常见的各种人工气道建立所需的辅助用具,使护生掌握了人工气道的重要性,明确不同人工气道的作用原理及针对患者的不同气道问题及时准确的采取相应措施;掌握简易呼吸器、口咽通气管、鼻炎通气管、喉罩通气管、环甲膜穿刺的应用技术及护理;掌握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护理;了解了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操作及配合。
实验三:心电图、心脏电复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留置针、三通的使用、三腔两囊管的使用。该实验主要培养护生急诊急救及救援现场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
以上急救技术的实践培训旨在培养护生的临床急诊急救思维及技能,对护生提高应急急救能力及护理学院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教育引导护理学院广师生根据学校“三五”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升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积极投身新时代急救医护工作,练就过硬本领,争做东方“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