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跟他一起下井,拼起命来,那叫一个吓人!”但凡是跟秦江涛老师一起下井工作的工人,都对这个一参与工作就牟足劲、拼老命的“科研狂”敬畏三分。
传道授业解惑,手把手示范教学,带学生参加比赛,奔赴矿井一线,参与校企科研工作,攻克矿井灾害难题……秦江涛老师以校为家,投入100%精力,将科研带进课堂,服务教学,用他的钻研精神书写了教育“狂人日记”。
教育教学“狂” 带队参赛 手把手示范教学 编著教育“狂人日记”
2010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秦江涛老师就来到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做起了矿井通风与安全和安全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的专业课老师。
在管理班级上,采取从班长到小组长的班级分组管理模式,让秦江涛老师成为管理学生的“一把好手”。专业技能过硬,管理学生有方,从2012年起,他正式开始从事指导学生参加煤矿类技能比赛的工作。
“学生要教好,老师在理论、实践上得先吃透!”遇技术难点,秦江涛总是先自己研究吃透、反复琢磨后再带着学生进行2-3遍的操作实践,最后让学生自行操作熟练。
秦江涛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操作
在带队参赛上,秦江涛老师更是狠抓时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紧抓节假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比赛规则熟悉,选手行为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集中培训,通过口述、手把手示范教学、规范化纠正,让学生进一步吃透理论知识,教“活”学生技能操作。
“‘大战’在即,连续两三个月晚上下井模拟训练是常事。”为了更好的教学,秦江涛老师这位“狂人”常常对自己“下狠手”,将休息时间压缩近乎零,在仿真矿井下,狠抓比赛操作过程。
“表情、流程、表述语速、动作规范性……通通不能放过。”在今年的技能大赛备战期间,由于一个手指口述操作细节不规范的问题,他不断指导六名选手,每名选手反复操作细节20来遍,直到深夜他才稍作休息。最终,六名选手组成的两支“战队”,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包揽全国团体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各大高校纷纷为其点赞。
科研工作“狂” 奔赴一线 与工人打成一片 攻克矿井灾害难题
“科研工作必须下一线,跟班作业,才能真实发现问题。”在科学研究方面,秦江涛老师更是展现他“对自己狠,对他人狠”的工作态度。
充分利用寒暑假、周末和节假日到煤矿企业生产现场,与煤矿工人同上下井,打成一片,掌握煤矿井下生产情况,解决矿井灾害治理的难题
早上6:00下井作业,晚上9:00才结束,一般下井工作8小时的工人们对于秦江涛的工作态度纷纷竖起“白旗”,都戏称他为“狂人”,大写地服气,敬畏于他一丝不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和“狂人”的工作态度。
“瓦斯抽采不出来,工作便难以达标!不达标,下井工作危险系数将加倍!”瓦斯抽采难度大、操作作业高危等问题,让秦江涛老师意识到井下灾害治理刻不容缓!
针对瓦斯灾害治理,秦江涛老师利用实践作业,积累经验,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采取用水力压裂和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联合增投透技术,水力压裂和深孔爆破联合增透技术,水力割缝和水力压裂联合增透技术等措施,提高煤层透气性系数,解决瓦斯灾害治理难度的问题,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井下作业安全,此项瓦斯治理工作更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实科研工作就是为了服务教学!”谈及科研与教学的联系,秦江涛老师坦言,自己所做的科研工作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归教学,服务于教学。(通讯员: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