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脚步踏遍河川;
我们,用双手绘出梦想;
我们,用青春唱响旅途。
七月,是相遇的季节,于千万人中,我们与武隆桐梓镇相逢,带着一支绘笔,去为这个小镇增添风景。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不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一个画画的能干嘛呢?除了画点好看的图取悦自己,好像确实也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直到这次暑期的三下乡活动,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不自信。
7月8日,我们“艺点武隆”乡村旅游创意设计实践服务团在武隆区桐梓镇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文化墙绘活动,用文化墙绘的方式,去帮助这个贫穷的小镇,为他们的文化宣传出一份力,助力他们旅游文化的发展。
虽说我们是义务前来为桐梓镇作画,但是这里的村民却显得比我们更加积极,每天都有不远千里从山上赶过来的村民,驻足在墙绘前小声讨论,仔细观看着。“你们热不热?喝点水嘛!真是太感谢了!”每天都有不同的村民来关心问候,在我们工作之余,给我们递上水解渴,看着一张张淳朴又真诚的脸孔,我们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对他们的感激。借投影仪的电线、下雨天用薄膜将墙绘牢牢保护起来、在我们失误时帮我们修正,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进行得如此顺利。
乡间的人总是这样质朴,他们对外来之客总是充满了热情,只要你用真心去对待,必定也能收获一颗淳朴真挚的心,在桐梓镇的这些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群可爱的人是多么善良,对我们抱有多大的善意,青山绿水,黄天厚土,造就了他们这样一群璞玉般的人。
最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还是来自当地政府的重视,数不清已经和当地政府领导开过多少次会议,记不清多少次桐梓镇旅游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陪我们跑上跑下,武隆区人武部部长也前来进行慰问,这无疑是给我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知道了,其实不止是我们在做这件事,背后还有一群默默关注的领导。
这次的墙绘为桐梓镇的红色记忆,每一面墙上都画着桐梓镇特有的红色文化故事。其实这里的村民大多数都大字不识几个,不懂什么大道理,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个小镇,但是他们心中仍然为自己家乡的这些红色故事而感到自豪,时常在我们绘画时给我们讲述这些红色文化,从他们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深深的感情。或许他们一生都将守护着这个小小的地方,但是即使卑微如蝼蚁,他们心底亦有自己的信仰。
在接近两周的磨砺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团队,我们互相扶持,共渡难关,更重要的是,我们十几个人都有着同样的梦想,就是用画笔帮助这个小镇,让这里淳朴善良的人拥有更好的生活,而我们,也在与这些村民朝夕相处的时光中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光芒。
原来一支笔也能承载这么大的梦想,也能给别人带去帮助。我们在炎炎烈日下流着汗绘画过,汗水浸湿了每个人的衣衫;我们在狂风暴雨中绘画过,豆大的雨点打得人睁不开眼;我们在夜深人静时绘画过,忍受着蚊虫的叮咬。不舍昼夜地工作,风雨无阻的坚持,最终,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将十一面墙绘完成。大功告成的那一天,我们站在十一面墙前合影留念,心中荡漾着无法言喻的欣喜与骄傲。
与爱作伴,以梦为马,方不负韶华。我庆幸我在青春之际,有一场如此具有意义的旅途,能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厚实的土地,能用双眼去看一切贫穷与繁华,能用心去感受别人的悲伤喜悦,能用双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场盛大的旅程,我不悔。 (通讯员: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王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