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州职业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课堂上,他是学生们敬爱的药学专业老师;生活中,他是妻子眼中体贴的丈夫、儿子心中伟岸的父亲;社会上,他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坚定践行者。他就是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教师潘朝旺,一个用热血传递大爱、用行动诠释文明的普通教育工作者。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公布了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名单,潘朝旺家庭光荣上榜。这个看似平凡的三口之家,用二十余年的相濡以沫书写着家庭的温暖,用超过35000毫升的献血量诠释着人间大爱,用三尺讲台上的坚守践行着教育者的初心。
热血传承:从“红色存折”到生命接力
在潘朝旺家中,珍藏着三本鲜红的献血证。这些证书不仅记录着一个家庭的无私奉献,更见证着一段段感人的生命礼赞。
潘朝旺与无偿献血的结缘,始于一次偶然的路遇。多年前,他在街头邂逅了一辆献血车。作为药学专业科班出身、又有临床医疗工作经历的他,深知献血无损健康的医学原理,更明白血液资源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健康成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全身血量的5%-10%,不仅不会影响健康,反而能促进新陈代谢。”专业知识让他毫不犹豫地挽起了袖子。
潘朝旺在血站献血(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真正让潘朝旺将献血变成一种生活习惯的,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家庭健康危机。那年,妻子董志群因手术需要输血,按照无偿献血“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的政策,作为献血者的家属,董志群享受了免费用血权益。这一刻,潘朝旺深切体会到那份“红色存折”的价值,也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有了更深理解。
从此,献血成为潘朝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初每年只能进行两次的全血献血,到后来的成分血献血,他的献血频率越来越高,创下单年献血10次的个人记录。14年来,他累计献血72次,总量达26700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
“看着血液在管路里循环,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联结。”潘朝旺这样描述他的献血感受。为了保证血液质量,他长年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即使工作再忙,只要接到献血通知,就会准时出现在血站。
在潘朝旺的影响下,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妻子董志群也加入到献血队伍中。2013年,他陪着忐忑的妻子走进献血车,完成了她的首次300毫升全血采集。这位看似柔弱的女性,如今已累计献血40次,献血量达8500毫升。“刚开始确实有点害怕,但想到自己的血能救人一命,就什么都不怕了。”董志群说。
2023年暑假,这个“热血之家”迎来了特殊时刻——正在读大学的儿子潘尚铠在父母陪同下,完成了人生的首次献血。当鲜红的血液从年轻的身体流出,这场跨越两代人的“热血接力”就此完成。这不仅是一种爱心的传承,更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家风如歌:柴米油盐里的幸福密码
走进潘朝旺的家中,扑面而来的是温馨的生活气息:阳台上绿植葱郁,书柜里书籍整齐,厨房飘来阵阵饭香。在左邻右舍的印象中,这个三口之家总是洋溢着和谐与温暖。
“家就像一棵大树,夫妻是相互扶持的树干,唯有共同经历风雨,才能让家庭的枝叶愈发繁茂。”潘朝旺这样形容他的家庭观。然而,这棵“家庭树”的茁壮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
时光回溯到十几年前,那时的潘朝旺还在外地一所高校任教,常常数月不能回家。妻子董志群一边忙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一边独自照顾年幼的儿子。最令他揪心的是孩子生病时,妻子独自抱着孩子奔波就医,而他只能在电话的另一端干着急。
2011年,面对事业与家庭的两难选择,潘朝旺毅然放弃外地的发展机会回到鄂州,竞聘为鄂州职业大学专任教师。此时妻子已晋升为单位中层干部,因工作地点较远且日益繁忙,常常早出晚归。正值青春期的儿子也升入初中,学业压力与日俱增。看着妻儿忙碌的身影,这个昔日的“甩手掌柜”开始重新审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他主动承担起更多家务,从鲜少下厨的书生,变成了精通厨艺的“家庭煮夫”。每天,他变着花样为儿子准备营养美味的餐食,还重新拾起初中教材,为儿子辅导功课。在教育孩子上,潘朝旺夫妇默契十足:潘朝旺负责耐心地辅导功课,把复杂的知识化作孩子能听得懂的话语;董志群则细心与老师沟通,搭建家校桥梁。这种宽松有爱的家庭氛围,最终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儿子如愿考入赣南医科大学,并追随父亲的脚步,选择了医学类专业。
师者仁心:三尺讲台上的初心坚守
工作中,潘朝旺始终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之中。
“因材施教如同对症下药”是潘朝旺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他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循序渐进的阶梯式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研究课题。
“潘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总是能把复杂的药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是学生们的一致评价。2018年至2021年在担任药学专业教研室主任期间,他带领团队取得显著的育人成效。其中,2018级药学专业(3+2专本联合培养)学生张文龙通过深造,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药科大学硕士,成为专业育人的典范案例。
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他深度参与了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的创建工作,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诸多创新性建议。特别是在课程创新方面,他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参与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药理学》,将学科前沿知识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平台。
在科研工作方面,潘朝旺同样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牵头或参与完成10余项地厅级科研项目。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7篇,展现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从热血奉献到家风传承,从家庭责任到教育使命,潘朝旺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传递着人间温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湖北省“无偿献血优秀家庭”“荆楚最美家庭”、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这些接踵而至的荣誉在他看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像一股清流,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奉献,演绎着文明家庭的真谛。潘朝旺和他家人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更多人前行的道路。(记者 何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