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 洪艳祺
说实话,影片中的“袁隆平”要比生活中的袁隆平更“有型”,这大概是电影艺术“观赏性”的要求。看过袁隆平本人照片的观众都知道,生活中的袁隆平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看上去就像一个刚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中国随处可见这般模样的农民
然而,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这位相貌平平的“农民”面前脱帽致敬,因为他让我们这个民族摆脱了千百年来纠缠着我们的一个噩梦——饥荒。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要吃饭,找隆平”这句话。这个看上去就像一个刚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以令世界震惊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民最多的国家的面貌,并且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也许有人会说,是那粒无意中发现的稻种成就了袁隆平的神话,那是上帝对他的厚爱。但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熟悉这样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偶然中存在着必然,若没有“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坚定信念,若没有在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坚定信念的支持下长期从事“苦中作乐”的艰苦的研究工作,他又怎能“无意”中发现那粒神奇的稻种?
袁隆平,一个“神话”的创造者,一个信仰一种精神的象征!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我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这座丰碑是为了纪念那些除了信仰就一无所有、除了信仰可以舍弃一切的人的。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一座丰碑,将永远为后人所敬仰。他们凭借着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经历艰难万险不惜流血牺牲,砸碎了一个旧世界。作为后来者,作为一名有幸和这些伟大的先辈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的青年,我深知,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也应该继承这样的信仰,发扬这样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无愧地站在这座丰碑面前。
在袁隆平身上,我再次看到的这种信仰的光芒,看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生活中的袁隆平也许不如电影中的“袁隆平”有型,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生活也许不如砸碎一个旧世界的生活那么波澜壮阔,但平凡中依然可以见崇高,普通中仍然可以显精神。我的工作只是“耕耘”于三尺讲台,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看到我们的“成果”。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讲台上的耕耘,与袁隆平在田间地头的耕耘,都是在改变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我们没有理由懈怠,我们也需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
“栽得桃李三千树,化作鲲鹏九万风”,我们相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粮食饥荒的命运,一支粉笔也将改变一个民族精神饥荒的命运。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我们将感到无限幸福,无尚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