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皆连,路桥工程专家。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1965年8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前身)。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兼总工、教授级高工,现任广西公路学会理事长、广西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桥梁结构博士生、广西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西科协主席。
郑皆连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皆连在一生的路桥建设事业中,主持、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的建设,成绩卓著。
1992—1996年任交通部联合科技攻关项目、特大跨径(312米)SRC拱桥,邕宁邕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成功地提出三项技术,解决了这座世界最大跨径的中承式钢筋砼拱桥的难题,郑皆连同志提出的斜拉扣挂,连续浇注箱肋砼的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993—1997年任桂柳高速公路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兼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该路长138.5公里,穿越桂北架桥岭,越城岭山脉,工程艰巨在全国高速公路中罕见,而且又遭遇两次特大洪水袭击,在“八五”国家重点工程平均超概算91%的情况下,仍然控制在1993年交通部批准的概算内,每公里造价仅1340万元,为全国山区高速公路中最低。经交工验收,单位工程优良率达92%,工期提前5个月通车,光是优化设计方面,就节给投资2亿多元。实现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持建设的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和西江航运建设一期工程桂平航运枢纽工程分别获“交通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公路和水运建设十大工程”称号。
......
郑皆连院士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路桥建设,是中国路桥建设领域的知名专家,为世界路桥建设技术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