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疫情防控形势骤紧,校园疫情防控压力不断增大。根据河南工学院的工作安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们连夜到岗入住学校,和同学们紧紧相守,从黑夜到黎明,那些平凡的身影和暖心的瞬间像一道道微光,汇聚成战“疫”的暖阳,筑起了校园防疫的高墙。
一声令下,即刻到岗
疫情当前,使命在肩。10月18日晚,接到入驻学校的动员令,辅导员老师抢着报名,连夜入住学校,第一时间进入“战斗位置”。家在校外的辅导员们简单打点行装就赶往学校,晚上休息直接打起“花式”地铺,有的睡折叠床,有的睡沙发,有的睡到“组合椅子”上,有的睡到会议室长桌上……
比起条件艰苦,对家人的“暂时抛弃”是很多辅导员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辅导员王佩放下家中正处于哺乳期的孩子,积极投身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并主动申请疫情值班。她说:“我不仅是家里孩子的妈妈,更是学校257个学生们的‘妈妈’。”
辅导员杜俊良更是放心不下2022级的新生,丢下不满一岁的女儿,随第一批值班人员入住学校。
辅导员张瑞煊家住学校旁的文渊小区,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刻便说“我家住得近,我入校方便。”
多重身份,责任压肩
从进入学校那一刻起,辅导员们就开始忙碌起来,进宿舍排查学生人数,叮嘱学生做好防护,安排学生每日核酸检测,更重要的是走进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为处于闭环管理的学生
做好心理疏导,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辅导员冯梦娟结合所学专业特长开展心理委员培训,进一步提升班级心理委员自身心理素质、疫情期间心理危机的识别和沟通互助能力。辅导员刘蕊在反复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心理舒压方法,利用休息时间去宿舍为学生做心理舒压,她说:“我们经常给学生讲什么是抗疫精神,更要用行动告诉他们,抗疫精神是什么,什么是众志成城。”
除此之外,学生疫情防控信息统计工作更是压实在辅导员的肩上。辅导员范睿说,只有清楚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状况,她才能安心睡觉。每日进行在校生摸排、请假学生行程轨迹追溯,督促学生每日健康上报,精确统计信息,逐一确认、逐条核实、准时上报。她逐渐摸索出经验,细致、自查、零失误是她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辅导员康贝和范睿,积极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化身“大白”,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准备,不吃早饭,不喝水,准时到岗,整个过程中不休息不去卫生间,提醒学生们不聚集。
责任之外,温暖流淌
疫情面前,平日里“无所不能”的他们,从24小时开机,变成了24小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抗疫。
辅导员王佩表示,她带的2019级学生现在正逢考研复习阶段,一些学生不免焦虑,她便经常和他们谈心,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她还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为学生开展考研政治线上考前冲刺辅导。
暖心陪伴,沉淀深情。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总有一些确定让人慰藉。学生突发疾病,呕吐不止,校医院建议外出就诊。辅导员李怡慧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开车护送学生外出就诊。一路上,她密切关注学生身体状况。到医院后,他与学生寸步不离,全程陪同完成就诊、抽血、化验后,晚上10点左右才将学生安全护送回学校。也许正如她在工作记录中写下的文字:“一天满负荷的工作又结束了,听到学生说‘谢谢导员,你是我坚强的后盾’,突然间,所有的守护和坚守都变得更有意义。”
近期气温骤降,在校学生的生活保障也牵动着学院领导老师的心,在深入宿舍过程中,学院值班领导了解到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所在地被封控,再加上静默管理期间物资运输受限,过冬御寒衣物缺乏,立即安排部署,联系采购,贴心地安排提供各式衣服样品供同学们选择试穿,统计款式、尺码等信息,联系供货商,确保衣服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学生手中。
连日来,学院值班领导每天两次到访学生宿舍。早上查课,督促学生起床,晚上查寝,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学院同学们说,疫情形势严峻,季节已然深秋,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仍能感受到学院老师们带给我们春风般的温暖,感谢老师们的坚守与关爱,因为你们,我们从来不是“孤勇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