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992年,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因为: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二,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通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第三,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一,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第二,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第三,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三是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歩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为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