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
师资均衡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
——访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
华龙网讯(廖凤)“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点在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均衡,而学校教学质量均衡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师资均衡是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的突破口”。
日前,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在接受华龙网专访时坦言,“实现教育均衡存在三大障碍:资源配置,教育条件和教育结果”。
教育均衡需校长和教师资源配置均衡
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田祥平认为,在中小学推行均衡教育,加强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理念、管理方法等软件方面的均衡却显得更为重要,软件解决不好,教育均衡将会有“软肋”。
为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田祥平表示,教育是一项民生事业,民生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表现为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随着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他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资源。因此,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时间内将处于短缺状态,这是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田祥平认为,均衡教育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选好每一个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只有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均衡点,均衡的目的才能达到。而目前,实现教育均衡存在三大障碍:资源配置,教育条件和教育结果。
谈及如何突破三大障碍,田祥平表示,要使均衡不断向深度、广度和高水平阶段拓展,必须重视制度建设,完善师资均衡,激发教师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激励学校间、区域间向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目标发展。
当然,均衡发展不是一种模式、不是“一刀切”,而是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均衡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点在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均衡,而学校教学质量均衡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师资均衡是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的突破口”,田祥平表示。
为此,田祥平认为,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需要推动区域内教师的合理流动。如重庆,近年来启动的普高捆绑式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领雁工程等,辐射边远地区学校,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同时,针对以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均衡教育发展,田祥平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路径选择,特别是城乡教师师资力量悬殊的现实,优秀师资集中在城区,乡村教师则相对薄弱,两区域的教师合理流动,需要制度机制以及政策的科学引导;与此同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举措,加强城乡教师师资水平的相对均衡,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田祥平表示,教育均衡发展的归宿,则指向学生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为此,重庆陆续实施的“减负提质”十条,“卓越课堂”建设,高中新课改等,都为学生成才、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但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现状,均衡教育、素质教育等在某些区域推行进展缓慢。因此,在城乡差异的大背景下,重庆该如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此外,田祥平表示,2013年则是重庆高中新课改后第一次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过去的两年则是新课改过渡的阶段,也是教育工作者改变观念的过渡期,如何在现实条件下执行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