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药物质量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药和中药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新剂型和新工艺的应用与质量研究,药物质量控制和管理,药物检定标准和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特别是对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其中心任务是为我省乃至全国的药物质量研究建立一个平台。
该实验室依托河北大学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现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及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富于创新的人员队伍。学术队伍现有29人组成,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实验室人员学历层次:博士后10名(海外归国博士后9名、清华大学博士后1名)、博士9名、硕士5名;职称结构:教授16名,副教授10名、讲师3名,45岁以下青年研究人员有23人,占79。科研人员团结协作,成果显著,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60余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1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发明专利6项,共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 2000年-200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1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237篇。其中100余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索引。
经过多年建设,实验室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仪器设备得到进一步装备和优化。装备了一批性能先进的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2200M2,实验室资产总值1300万元以上,设有化学药研究室、中药研究室、分离纯化室、药物分析室、色谱室、光谱室和理化分析中心。实验室现拥有先进的毛细管电泳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红外分光光度计、PCR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差热分析仪等先进设备。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为实验室的高效运营奠定了基础,具备了开展重大研究课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条件。
成果介绍: 高效毛细管电泳鉴定中药材 获奖类别: 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课题首先从对秦皮、厚朴、杜仲等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入手,先后建立了厚朴、秦皮、杜仲、丹参、芦荟、何首乌等中药材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析方法,实验证明这些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准确的特点。此外还进行了芳香族异构体的手性拆分实验,确立了b-环糊精作为苯乙酮异构体和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最佳手性选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