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的必然趋向。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对这一教改命题作了初步探索。
一、变“教”为导,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 “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如在讲《祝福》一文时,学生自学后,有学生问:“为什么不采用顺叙的写法呢?”我便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讲解倒叙的好处,让学生明白,此文写作时采用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激发了创新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创新思维
“学贵乐疑”。古人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人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起点。教学时要让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亲自去感受,去探索,去查明问题的关键,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学生经历与文学评论家相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提出问题,作出适当引导外,主要是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持久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在强烈的求异创新愿望下创造性地学习,逐步产生不满足于一般的见解。从而大胆否定权威,大胆冲破固有模式,养成喜欢独辟蹊径,喜欢提出新见解、新思想,喜欢谋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的习惯,从求异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中得到强化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找疑点、设疑问、激疑心,而且要独到、有创意、有深度和多层面、多角度地巧设悬念。
如在讲《阿Q正传》时,提出“阿Q精神”为什么产生于当时社会,现在社会是否有这种精神,为什么,等等。自己有没有这种精神,将来还会不会有,这样更能激发兴趣,引发深思,引得创见;巧设论题“永远的阿Q”,还可引导学生组织辩论赛。
这样既可以深化对“阿Q精神”社会意义的认识,又可以强化训练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运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发掘创新潜能
创新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和主要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大胆采取高效的方式方法,努力开掘学生的潜能,力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妙趣横生的形式,不断赋予教学活动以新意和活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励,创新动机得以萌发,创造性思维得以活跃,学生的创新潜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如在讲《鸿门宴》一文时,我没用传统的朗读加翻译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而我只是作为指出重点字词、句式,引导学生解释、掌握的“导师”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锻炼了编演能力,提高了对文章的认识。
四、积极鼓励研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只有大胆开拓学生学习视野,鼓励学生敢于研究,敢于探索,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学好课文,完成作业之外,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学术性研究的合作式的开放型或半开放型的研究性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行动,去收集材料,研究课题,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我所教的班中,同学们按兴趣不同成立了研究小组,有研究诗词格律,有研究对联写法,有研究朗诵技巧等等。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做学问。在辛勤的劳动中,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与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还是拓展知识面为以后的创造打下的更为坚实的基础。
五、以身作则,塑造创新人格
人格的魅力是无比的。人格是个体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形成创新个性,将决定其一生创新成就的大小。这不仅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创新教育,而且要以身作则,成为创新的榜样。
教师要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影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使之持久保持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具有坚毅的恒心、耐心、自信心,勇敢的闯劲,独特顽强的性格,认真严谨的作风,乐观幽默的性情,努力炼就卓越强劲的能力,并且不断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
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站在21世纪的高度,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创新,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教材、不同场合,灵活有效地运用不同的方式,培养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