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了重大改革。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
1、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创设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学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时,教师给出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做出解释。实验结束后,学生学会了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原理、乙酸乙酯的收集、除杂、区别了乙酸乙酯与乙酸、乙醇的不同气味,掌握了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一节课下来,学生印象很深,收获很大,因为教师一改常规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并用,记忆力大大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得到更大发挥。由此我们更深的体会到:对教师来说,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2、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为学生布置一些小课题,例如,在学习氧族元素时,我们的课题是《周围的白色垃圾污染及治理》;在学习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我们的课题是《身边的化学电源》等。教师与学生一起分组,和学生一起去调查研究,撰写论文、举行成果报告会。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成为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使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为现实。
3、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主导”变为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比如在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优化设计”、“钠与水反应实验的优化设计与评价”教学时,提出问题:原实验的原理、特点是什么?实验的优缺点是什么?请大家提出更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价。学生在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相应点拨深化,引导学生提出更合理的设计方案,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会得到丰富、学习氛围得到优化、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学生会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知识构建和个性发展得到促进。
二、教师要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除了转变自身角色之外,还要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作为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省思、总结、研究改进。适时撰写论文,例《图表型试题的信息加工》、《电化学专题指导》、《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研究性学习试题解读》等,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理论化总结。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师,我们还承担起开发学校竞赛辅导课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资源的任务,乐于作课程的开发者。
三、教师要坚持自我更新、促进自我发展、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专业技能要加强,同时要不断坚持自我更新,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专业技术发展,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
在新的课程改革和化学教学实践中,让我们努力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及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为教育事业谱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