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生眼里,她是一位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的好老师;在患者心里,她是一名技高一筹、德医并重的好医生;在同事心中,她是一个雷厉风行、务实能干的女强人。三十三年,她作为国家恢复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后第一批毕业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扎根泰山医学院和附属医院这片土地,教学相长,医教并进,艰苦创业,甘于奉献,一路拼搏走到今天,为学校的发展和附院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她,就是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省级教学名师杜志华教授。
为人师表,传道授业
1982年,杜志华大学毕业后毅然留在了培养她的母校——泰山医学院,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几年。三十余年间,杜志华为人师表,潜心教学,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由于耳鼻咽喉科解剖复杂,给学生尤其是那些毫无临床实践经验的医学生讲课时,杜志华总是把临床上的一些典型病例有机地融入到课堂理论教学中,让原本枯燥的理论授课变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因此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位温文尔雅的杜老师。
由于传统的耳鼻咽喉科学课时少,而近年来头颈肿瘤学的发展较快,临床上头颈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杜志华主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率先为学生们开设了《头颈肿瘤学》选修课,查阅多方面资料,自行编制讲义,受到医学生的欢迎。
在多年的摸索中,杜志华还将临床上的许多典型病例和手术拍摄下来,制作成视频和图片资料,结合动画等手段,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理论和见习教学中,深得医学生的喜爱。基于对此项教学方法的钻研和思考,她设计了“视频与动画相结合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课题,获得泰山医学院立项,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同时作为一名医生,她深知将来培养的这些学生大多数是要走上医疗岗位从事医师职业的。因此,在课堂上她会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传授如何看待病人,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顺应现代社会对医师的期盼和要求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受群众欢迎的合格医生。杜志华主任的课既有思想,又有深度,仿佛一道智慧的光芒,指引着在茫茫医海中遨游的学子不断向前。
除了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坚持指导大四和大五学生见习、实习,杜志华主任还指导和培养研究生。2015年,她的2名研究生顺利毕业,目前仍有3名研究生在读。“严格、认真,尽心、关心”这四个字,是她的学生对杜志华主任发自肺腑的评价。
仁心仁术,治病救人
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与一般大学不同,他们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则是临床工作;他们是师者,也是医者。杜志华主任就是这样,三十多年间,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附属医院,在治病救人的临床一线度过。
从1997年到现在,杜志华成为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建科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科室主任。近二十年间,她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带领全科人员积极创新,不断开展新业务,率先在泰安开展了先进的鼻窦内窥镜手术、头颈肿瘤的规范治疗、复发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鼾症手术治疗等新技术,帮助众多患者获得康复。在杜志华的不懈努力下,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学科建设成绩斐然,人才梯队建设更加完善,学科发展为鼻科、咽喉科、耳科三个细化专业,在本地区形成了广泛影响力,年门诊量和住院病人量从最初的3000余人次和60余人次,增长到现在的20000余人次和1000余人次。
作为主任,杜志华是称职的;而作为一名医生,杜志华更是优秀的。有一年冬天春节前夕,54岁的赵先生因受凉出现了咽部疼痛、发热、憋气,在家治疗不见好转,最后来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求医。杜志华主任接诊发现,其扁桃体二度肿大,会厌舌面高度肿胀呈球形,“患者为典型的急性会厌炎并脓肿,喉阻塞已达Ⅲ度,随时有窒息可能,需立即住院监护治疗。”杜主任急忙向家属交代。此时已是中午下班时分,杜主任没有回家,亲自将患者从门诊护送至病房,并为其做了紧急处置。中午一点,患者突然憋喘加剧,出现了紫绀、四肢抽搐、意识丧失……这一幕,被前来巡查的杜志华撞了个正着。说时迟,那时快,杜主任一把摸过已经备好的气管切开包,迅速拿出刀片,为患者做了环甲膜切开。由于抢救及时,患者幸免于难。后经过气管切开及会厌脓肿切开吸引术和抗炎治疗,患者十天后顺利康复。“当时我们以为就是一个感冒,没有想到后果这么严重。要不是杜主任判断准确抢救及时,父亲恐怕就……”患者的女儿紧紧握着杜主任的手满含热泪地说。
其实,有太多这样的危急时刻,不但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技术、丰富的救治经验,还要有对病人高度的责任心。92岁的老太太因进食和田枣将枣核吞下,卡在食道造成食管穿孔,几家医院都以老人年龄大身体状况差而婉拒手术的时候,杜志华毅然放下手中的碗筷,连夜赶来为患者会诊手术,让老人化险为夷;颈、喉外伤的患者凌晨二点被送到医院,一个会诊电话打过去,杜主任二话不说,不出10分钟就从天外村赶到附属医院,立即投身救治中……“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身为医生,我们就要不辱使命。”这是杜志华的职业态度。正是凭着这样一种信念和追求,杜主任平均每年成功救治头颈部外伤、复杂气管食管异物病人三十余例,每年完成手术200余台、诊治患者近3000人,提起泰医附院耳鼻喉科的杜志华主任,很多患者都竖起了大拇指。
潜心业务,勤学不辍
诗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自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杜志华便同样选择了向着梦想的彼岸不懈登攀的征程。
每个人的优秀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勤奋。为了不断提高自己,1993年,杜志华以国内访问学者身份被选送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在有着国家级重点学科称号的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杜志华不仅孜孜以求地学习那里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被那里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科学严谨的治学传统所感染浸润着,正是那次学习,让杜志华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为她日后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不满足于现状的杜志华,为了提高头颈肿瘤治疗新技术,再次到中科院肿瘤医院学习进修。期间,杜志华主任紧紧把握医学发展的脉搏,每年都积极参加国内耳鼻咽喉科界的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在会上交流研讨,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
即使是在繁忙的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之余,杜志华不仅勤于学习,还善于积累和总结,积极开展科研工作,1994年完成的《遥测眼震电图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获山东省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2003年完成的《慢性鼻窦炎粘膜微循环与细胞因子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承担泰安市科委在研课题三项,部分成果已应用于临床。
杜志华主任还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五官科教材三部,2013年主编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规划教材。杜志华编写的教材更加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章节清晰,科学严谨,被医学生广泛使用。她还参与了耳鼻咽喉科专业医师职称考试国家题库的试题编写工作,所编写的考题被广泛应用于职称考试中。她撰写的论文多数来自对临床工作的积累和经验总结,被广泛引用,对临床医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年间,正是凭着勤奋这把利剑,杜志华把自己的业务技能搭建得日臻完善锻造得更加夺目。她先后获评为泰山医学院教学能手、首届教学名师、十佳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2012年获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在附属医院,她连续11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获得“首届十佳中青年医师”、“优秀专家”称号,2011年获“山东省十大名医提名奖”,2014年获评为泰安市“我心目中的名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杜志华的心里,不论是为师还是行医,都是一场只能前进不能停驻的航程。她将继续在耳鼻咽喉科学领域里的学习和探索,传道授业,治病救人,不懈登攀,精进不怠,向着美好的明天继续扬帆远航!(通讯员:任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