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1934年7月,冰心、郑振铎、顾颉刚等七、八位文化名人组成考察团,从北京乘火车向西去包头,沿线进行文化考察。他们第一站到宣化,考察游览了古城迹,撰写了观察入微的游记式散文和日记,让后人得以知晓那时古城的景物风貌,其中也有对直隶五师校园的记述。我们特地节选相关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别后,坐载重汽车向清华园车站出发......八时十二分,上平绥车,向西走,“渐入佳境” ......
七时四十分到宣化。车停在车站,拟即在此过夜。城外有兵士甚多,正在筑土堡,据说是在盖建营房。夜间,风很大地声,不像是夏天。
八日,清晨即起身。遥望山腰,白云绵绵不绝,有若衣带环束者,有若炊烟上升者。 半山黄沙,看得更们,“七时半,做人力车进城。入昌平门,门两旁有烧砖砌成之金刚神。城门上钉的是钟形之铁钉,极别致。城墙上有一石刻小孩名作向下放便势;下有一猴,头顶一盘承之。 据车夫说, 从前每逢天将雨,盘上便有水渍。今已没有这效验了。
穿城而过,出北门。北门的城楼,即有名之威远楼,明代所建,今尚未全颓。正对此楼 ,为镇虏台。
......
过镇虏台,便望见恒山寺(一名北岳庙)。回到城内,游城中央的镇朔楼,本为鼓楼,大鼓尚存,今改为民众教育馆,办事精神很好,图书有《万有文库》等,尚不少。其北为清远楼,尚是旧形,原为钟楼,崇阁三层,为明成化间御史所造,因上楼之门被锁上了,末能上去。
......
次到弥陀寺。朝玄观的道士云 :“先有弥陀 ,后有宣化,不可不看。”但此寺今已改为第五师范,仅存明代的铜钟及大铜佛各一。其实,弥陀寺乃始建于元中书右丞相安童,元清皆曾重修。今碑文皆不见。铜佛高一丈八尺五寸,重四千余斤,为明宣德十四年九月十五日比丘性杲真源募缘建造。校园中,有大葡萄树数株,远者已有六十余年。
次去参观一清真寺,脱鞋人殿。此地教徒约五千人,甚占势力。
宣化本为李克用的沙陀国城,余址今尚可辨,又有镇国府,为明武宗的行在, 曾辇豹房珍宝及妇女实其中,称曰“家里”,今为女子师范学校。 惜因时促,均未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