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做讲座掌声最少的只有敬老院。”在昨天讲座一开始,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显得很高调,确实,在这场时长近3个半小时的讲座中,现场共响起129次掌声。
5月12日,郑强在省委礼堂做了一场以“一个大学校长眼中的青少年成长之道”为题的讲座,为了这场讲座,郑强说自己准备到凌晨3点。
讲座经典语录
●如果谁有本事教自己的孩子在贵阳讨一天饭,当一天乞丐,你一生都不必为他操心。
●考不上北大清华不要沮丧,你的孩子就是读贵大今后也完全有可能超越他们。
●一个国家是否成熟,是否坚强关键体现在这个国家的男人身上。在碰到困难、挫折、打击甚至灾难的时候,是否能扛得住,是否能镇定,是否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是否绝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一切的爱都归结于对父母的爱,不爱父母的人别在我面前说爱党爱国。
●只有动情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动情。
谈教学:
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有3个要素
在浙江大学任教时,郑强连续3年被该校学生评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郑强称,这是自己最看重的称号,远超过自己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荣誉。而要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郑强认为有3个要素:“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爱生之心,要有沟通本领。”
谈及教育时,郑强表示不赞同我国现行的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文理分科制度,“文理分科导致理工科孩子人文底子差。”他甚至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两种事情是不可逆的,其一是职业,如果选择当官就很难再走回专业道路上,其二则是选择读文科,“学文科的不能转理科,但是学理科的随时可以转向文科。”郑强同时以目前国内大学中经管专业学科带头人不乏理工科出身的现实作为佐证。
谈中国梦:
不要让孩子的梦成为白日梦
中国梦是近期舆论讨论的热点话题,郑强在讲座中也抛出了自己的中国梦观点。郑强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靠文化,“文化的体现在哪里,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如果不让中国的孩子有梦,中国的一切梦都是白日做梦。”郑强说自己的中国梦就是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梦想的冲动,只有有梦想和冲动的人才有天性和激情,只有天性和激情才能造就一个人的成功。
郑强认为,培养孩子如同制作陶器,陶器的每一个道工序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会产生赝品,而现行的中国教育让孩子在玩的年龄失去了玩的权利。“你在中小学剥夺孩子多少,他就要在大学捞回来。”所以这就出现了不少高分进入的大学的学生进校后不思进取,沉迷于网络。郑强主张对孩子进行放养,“从小放养一点要比圈养好十倍一百倍。”
谈尽孝:
不要轻易把孩子送出国
“我现在做梦都想爸爸妈妈,就是因为没老人,过节都不知道到哪去。”郑强在讲座现场给听众展示了自己与父母的合影。他也建议青少年尽量不要出国留学,一方面国内大学的硬件条件并不比国外大学差,在国内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教育,另外一方面留在国内可以方便向父母尽孝,再退一步讲,“今后坟头有人祭扫。”郑强给出的“最合算”的建议是,让孩子尽量在国内读完大学再出国,“又省钱,孩子又有了爱爸爸妈妈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