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内部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资源优化配置等为突破口,提升效力、激发活力、汇聚合力,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四统一”增进学科建设新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学院重新组建了电力工程系、电力电子系、输电线路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和水电仿真研究中心、风电与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力求实现研究方向、研究平台、研究队伍、研究生的“四统一”。学院将权力和管理重心向系(中心)转移,使系(中心)具有独立的队伍、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职能。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学院取消了单独的博士教授工作室及校、院领导在系部的工作室,腾出空间构建科研平台;专门设置了风电与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中心、仿真研究中心两个发展特区,为每个系(中心)设置了独立的学术交流室。
“四位一体”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两年,学院启动了人文素质工程,与文学与传媒学院达成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举办了“文化与创新”主题年活动,通过开设人文素质课程、定期举办人文知识讲座、开展结对交流、联合举办新年诗文朗诵会等,探索出一条加强工科学生通识教育,提升人文素养的新路。学院还积极实践“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部分学生家长面对面开展研讨和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双服务”提升发展新动力
2012年,学院工作实现多项突破,电气工程学科获评湖北省特色学科,学院获得多项国家级项目,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学院与北京国智衡公司、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中船重工七一零研究所、葛洲坝电力公司等单位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七一?研究所、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建成研究生创新基地,5名教师和10名研究生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院长黄悦华认为,当前竞争激烈、形势逼人,唯有坚持向改革要“红利”,向“双服务”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才能最大程度汇聚动力、形成合力,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