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电视很好看,作业明天再写好不好?”孩子一撒娇,许多家长就没辙。心理教育专家表示,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关键在于培养其独立性以及完成目标的坚定性和果断性。
不同阶段方法有别
小学生:从生活入手
小学生的意志独立品质较差,往往容易受他人意见左右,因而不敢坚持自己的行动方向。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做事坚持的时间也能更久,并且这种坚持能力随时间推移发展很快。
家长可帮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指导孩子按预定计划采取适当措施。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意志品质。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锻炼意志品质。
初中生:培养自主性
初中生最大的特点是:决心大于行动,计划难以持久。他们往往在考试不理想时定下目标计划,行为有很大盲目性和冲动性。由于制定时没考虑实际能力,往往因惰性和自制力差导致落空。
家长要使孩子明确目标,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加强对孩子的磨练,在失败时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为成功积累经验。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高中生:做好同盟军
高中生已能自觉提出行为目的和动机,并以内在目的为主,决定行为,从而达到目标。
家长要从培养孩子意志的独立和自觉性出发,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明确生活和学习目标,包括升学理想、职业理想、人生理想。家长不要以为这些与学习不直接相关,就可忽视,更不能无视他们在这方面的困惑与迷茫。
家长应从培养孩子意志品质的坚持性出发,当他们实现目标的支持者而不是批评者,尤其不能因为他们没实现目标而嘲笑和伤害他们。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同盟军,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果断性,尽量避免制造干扰,鼓励他们自己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