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0载,他矢志不渝,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深厚的学识涵养和永不满足的精神追求影响和教育学生。他敢为人先,精业敬业,是学校跨学科人才的典型代表,开创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计算机学科专业,并使之成为省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奠基人。他严谨治学,完成了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他坚持科研育人,科学研究项目服务应用于陶瓷行业,他领衔建设的江西省陶瓷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验收评估中获优秀,成为青年师生实践、锻炼成长的舞台,他带领一批青年师生,潜心钻研,默默耕耘,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陶瓷产业,为陶瓷行业、产业、企业发展开辟新的力量支撑;他是同龄人中的榜样和楷模,30岁时,他荣获原国家轻工业部先进工作者称号,35岁时,他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40岁时,他荣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他就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章义来教授。
两年前还是景德镇陶瓷学院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的张利峰,如今已是拿着近30万元年薪,在中国知名团购网站美团网工作的最年轻的Android客户端研发工程师。张利峰说,如果没有章义来老师在大学时的悉心指导,自己不可能有今天的工作机会和成绩。
和张利峰有着同样感触的还有同班同学熊佳林,他就职于全球最大的移动工具开发商猎豹移动(原金山网络)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就参与、负责了猎豹清理大师多项关键技术的开发。“上手快,能吃苦,肯钻研”成为公司领导和同事对熊佳林的一致印象。“在章义来老师课题组的磨练下,毕业后我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能在工作中展现自己,我的工资比刚入职时翻了数倍了。”熊佳林感激地说。
“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学生的成绩让你骄傲,学生的不足让你忧心,老师对学生的付出犹如家长对子女的付出。这才对得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古训。”这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章义来教授写在博客里的一段话,也是他从教30年最深的感触。
1965年,章义来出生在安徽省贵池县一个普通家庭,1982年,未满17岁的他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学习硅酸盐工程专业。读书期间,他成绩优异,几乎是所有专业课的课代表,还当起了“助教”,协助老师指导同班同学的实验,并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
“晏清、赖福生、胡张福、胡国林等陶院老教师在学业上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许从那时起,当老师的愿望开始萌动。” 大学毕业后,章义来留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成为一名专业老师,主讲《工程热力学》等课程,1997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1998年,学校为加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决定调他去计算机教研室工作,章义来毅然放弃已从事十多年的热能工程专业,前往计算机教研室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计算机专业知识。1999年9月,他受命牵头组建了计算机系, 2000年带领青年老师组建学校校园网,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IT行业技术更新太快了,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要有前瞻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章义来颇有感触地说。如在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指导学生将课本上的例子、摘抄、调试、运行,反复练习,达到可以默写,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程序进行修改,最终达到灵活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章义来老师独辟蹊径地提出了“科研育人”模式。他吸纳一些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肯吃苦、热爱学习的本科生参与到他的课题研究中去。学生被选拔进入课题组后,章义来依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将来的发展方向。除了亲自授课,还给学生们提供自学教材和视频资料,每周章义来都要听取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遇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张利峰和熊佳林正是在章老师的指导下决定学习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在校期间,他们独立完成了中瓷商城手机客户端的研发工作。
也有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章义来这样开导他,“大学所学的专业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更不一定是将来从事的专业,但既然读了这个专业,能培养专业兴趣固然好,就算培养不起来专业兴趣,也当努力学习,这也是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