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中学是全区16所示范性高中之一,该校80%的学生来自农民家庭。校长韦先生告诉记者,这部分家长对孩子填报志愿谈不上指导,“懂行”的家长能做的,也只是给班主任打个电话,拜托老师多给孩子出主意。对于填志愿的整个过程,家长基本都在迷糊状态。
另一所高中的一名班主任表示,不少考生对填报志愿比较茫然。在填报时间截止前一天,还找到老师询问“我的分能报哪些学校”的学生不在少数。
小娜是南宁市三中的一名考生,分数还没出来之前,她主要在家里补眠,不愿考虑填志愿的事。小娜妈妈告诉记者,她准备尊重女儿的兴趣爱好来填志愿,但她又担心,女儿对外面的社会不了解,不可能了解专业发展前景。这些天,她开始在网上搜索信息,帮女儿“参谋参谋”,不研究不要紧,一研究才发现,填志愿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单是研究专业,就折腾了几天,目前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她说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已经“过关”的同事说“填个志愿要瘦好几斤”。
记者从多名高三老师处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家长都还没有开始行动,希望等到孩子分数出来以后,再有针对性地考虑。
高三家长文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学文科,她发现,很多学校的文科专业设置相似,专业名“抽象笼统”,很难了解和什么行业沾边。比如,学哲学和社会学除了当老师,还能干什么?
考生小王对记者说,她发现一些学校新开了“物联网”专业,主要研究家庭电器联网、实现远程操作。她对这个学科很感兴趣,但是,各地开这个专业的学校虽然有数十个,但时间都不长,师资和技术力量无从了解,将来就业前景也不好说,到底该不该选,她真是不知道。
采访中记者发现,让家长纠结的问题还有很多:究竟是让小孩报本地学校还是去外地学校?如果刚上一本分数线,名牌学校和热门学校,究竟如何取舍?该选热门专业还是冷专业?此外,填报志愿如何拉开梯度,家长也很茫然。一些家长甚至连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的投档模式有什么区别,还没有弄清楚。
“预习”功课可以这样做
南宁二中的廖克杰老师,多年来一直指导考生的志愿填报工作。他认为,考生手上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指南》是最需要读懂的两本书。考生和家长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做准备:
1.在拿到分数前这段时间,考生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大致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的成绩,根据《招生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一些学校及其专业的设置。
2.等到分数出来后,参照自己的分数,结合一分一档表,就可以确定自己在广西的排位。例如自己希望填报的学校,去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这个分数线在广西去年排在多少名。对照自己今年的分数排名,就可以大致知道是否能上这所学校。通常来说,各高校在广西录取分数的排名还是相对稳定的。
3.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除了考虑学校录取的最低分数线,还要看录取专业的分数线,以武汉大学为例,经济类专业分数线高,而人文类专业分数线较低,两者相差几十分。
4.对要填报的学校,要多方了解。可上网浏览,也可打电话向招生办咨询。理想高校的校内论坛是一个很好的了解渠道,考生填报前,可以上该校的论坛看一看。另外,已经考上该校的师兄师姐,能提供更详细的资讯。
廖老师还提到,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要头脑清醒,对想填报学校和专业要有清晰的了解。并不是冠以“中国”、“某省”、“科技”等名头的就是强的大学;在专业上,不要被名称所蒙蔽,例如,有些学校的信息处理专业,实际上与图书管理有关。另外,考生填报志愿不要有跟风的思想。几个玩得比较好的同学,你去哪里我也去哪里;或是一味地“过长江”、“过黄河”,考到中心城市去,这些想法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