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研究项目
1、主持《流域来沙锐减背景下长江干流安徽段河道演变研究(KJ2008B266)(2008-2009)项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2、主持《大通-徐六径河段泥沙平衡及其对长江入海泥沙的影响》(200706)(2007-2008),项目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3、主持《三峡水库运用初期长江河道安徽段的冲淤响应》(2005jq1129)(2005-2007),项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
4、主持《滁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98JL056)(1998-2000),项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5、参加《长江来沙锐减背景下河口口门区冲淤调整的初步研究》(编号:40576043)(2006-2008)(项目参加人员排名第二),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主持《皖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可操作手段研究》(2000JQW45)(2000-2002),项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
7、参加《DEM地形描述误差的区域差异性研究》(项目参加人员排名第二),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001301.
8、参加 《面向水灾模拟分析的系列分辨率DEM关键技术研究 》(2011SQRL124),项目来源: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参加人员排名第一.
9、参加《DEM地形描述的尺度效应及应用适宜性评价》(KJ2010A250),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加人员排名第一.
10、参加《信息图谱型多尺度DEM自动构建技术》(09041206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人员排名第一.
11、主持校级科研启动项目:淮河流域泥沙灾害链特征、机理及其时空变化研究(2010qd04), 2010.7-2012.7.
12、参加《面向地貌形态模式识别的地形空间关系研究》,课题号41571398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2016-2019。
13、主持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委托项目“江淮分水岭区域综合地图集编制”(SK2015B28)(2015-2017).
14、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淮分水岭地区塘坝系统与土地利用耦合机制研究”(KJ2013Z246)(201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