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教育态度与方式决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性格特征而有所差别 。如果父母双方都能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会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能力、积极性、友好态度和 稳定的情绪;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溺爱、娇纵、顺应的态度,儿童也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 性和执拗的性格特点。因此说,端正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没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就 谈不上良好的教养方法,目前在子女教养问题上的失误主要表现为: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娇宠,以致爱而失教 ,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听之任之,根本谈不上如何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 心和自制力等;还有的家长则一味采取高压手段,不顾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合理要求,主要采用惩罚来实行管教 ,信奉“棒打出孝子、娇养出逆郎”的古训。从科学角度看,这些教养方式显然都是错误的,对儿童身心的健 康成长极为不利,也容易造成不良后果。扬州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家麟曾就家庭教育方式对1095名中小学生 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长采取态度不一致、以压力为主、岐视、经常打骂等不 良教育方式的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学生,其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值得指出的是,家 庭教养方式上的种种缺陷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都有有害的影响,且不可避免地要在下一代建立家 庭时反映出来,这是值得每位家长认真思索的。
四、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 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儿童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相反 ,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本身不思进取,往往对子女的要求不高,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学习, 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高相关。
就心理素质而言,可以这样说,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 教,因为儿童是生活在一种与父母的心理神奇的融合、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 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某些病态 往往可以在其父母的精神状态中找到原因。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想改变孩子身 上的某些东西,就应首先看他们是否能够在自己身上被改变,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 素质。这样,才能使孩子具有一个生长良好个性和优秀人格的温床。
该怎样创设一种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和气氛呢?笔者认为,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身教重于严教
儿童对一种家庭气氛的心理承受力表现在他对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适应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 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们时刻要意识到身旁有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瞅着 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
2.要有民主的行为作风
作为父母要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这对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有利的深刻 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切忌把“社会角色”带进家门;要学会理解和 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拔苗助长 ;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切忌急躁、粗暴,尽可能地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夫妇 双方,因此,有责任感的家长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子女成才,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作配偶的特殊艺术和家政科学 。
4.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父母乐观、镇静、愉快的情绪对孩子可以产生具大的感染力,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 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暖迷人的。另外,家庭中的物质环境 和心理气氛也应充分考虑其教育的影响。目前有些家长对家庭陈设、衣着服饰、吃喝娱乐等十分注重,对子女 的智力投资,学习休息和身心健康却漠然处之,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应低估这种“潜移默化 ”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