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上午,由寿光市人民政府主办,潍坊科技学院、寿光市科技局共同承办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建设座谈会在青岛举行。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院士郑守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院士赵法箴,山东大学副校长贾磊,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寿光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宝华,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潍坊科技学院院长李昌武出席会议。会议期间,潍坊科技学院还与山东大学签署了合作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济南院的协议,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了合作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青岛院的协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领导、专家5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寿光市副市长王安文主持会议
李宝华介绍了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有着重要意义,希望参会专家多出新思路,全力建设好研究院,为寿光乃至全省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李昌武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设想。
李乃胜高度评价了寿光蓝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从建设原则、发展措施等方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希望。与会专家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发展前景、运行机制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会后,潍坊科技学院就座谈会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认真梳理,并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的发展需要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第一,按照“一院三地”思路,搭建好发展平台。分别在寿光、济南、青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目前,位于寿光市软件园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总部大厦已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6570万元,建筑面积3.8万平米,计划于2014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先期建设的海洋精细化工研发中心、生物工程研发中心、节能环保研发中心、软件技术与机器人研发中心、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等9个研发机构,开展了数十项应用性项目研究。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合作建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济南院,已在山东大学崔兆杰教授的指导下,以海洋化工、环境保护等为重点的项目研发和技术推广已开始运作。与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青岛院,主要开展以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维护等为重点的项目研发和技术推广。
第二,引进高层次人才,策划争取科研项目。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这一平台,根据寿光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百计划”的意见》,坚持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采取全职、兼职、双聘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积极引进两院院士等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研发人才,聚人才成就事业。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选准科研突破方向,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重点地策划和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不断积聚力量,争取承担国家重大项目。
第三,深化产学研合作,有效开展协同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与山东默锐化学、泰丰、大地盐化等50家以上企业合作,建立15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采用课题制或项目负责制,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深入开展校地合作,与当地政府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合作,建立蔬菜花卉良种研发经营中心、环境评测中心、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建筑规划设计中心、技能测试鉴定中心、文化传媒创意中心等机构,拓宽服务社会渠道,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围绕蓝色经济的前瞻性科学问题、海洋产业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协同研发和创新,鼓励学院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积极参与研究院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协等部门的合作,建设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推进产学研联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创新。
第四,坚持国家目标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支撑蓝色经济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既要瞄准国家目标,又要突出地方特色,最终目的是支撑蓝色经济发展。要瞄准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项目,主动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同时,立足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海盐之都、蓝色经济枢纽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突出地方特色,力求点上突破,在高科技蔬菜、海水蔬菜、卤水精细化工、海盐深加工等方面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形成地方科技特色,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