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西省重点中学——吕梁贺昌中学高一三班的地理课堂上,来自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李彦蓉,正在激情飞扬地为学生们讲授“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同学们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心中同时也充满了好奇:这位女“老师”年龄不大,看似“稚嫩”,但其在讲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透露着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授课经验,丝毫不像刚刚走出校门、初上讲台的“新手”。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不少像李彦蓉同学一样的大四学生,背上行囊,满怀热情,奔赴山西省各县市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从2006年至今,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已先后派遣10批共8000余名师范生开展教育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基层的师范生而言,学院安排教育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这同时意味着我们开始走出校门、真正走上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赴岢岚县实习生张瑞峰,在学院第十批教育实习学生出征仪式上说。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生涯教育与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实习的联系普遍不足的现状,院长毕润成认为,对于教师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职业而言,只有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师范生才可以充分发掘自身对所追求的特定职业或者专业角色的兴趣点,才能进一步发展和检验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生成新的理解和行动。同时,教育实习是一种经验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职场现状,建立社会人际网络,获取工作资质证明和就业机会等。因此,通过参加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对于即将走向社会、走向教育教学岗位的毕业生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加强教师技能历练,在实习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强化教学实践能力
严把实习培训关口
学院一贯实行“教育实习绿色通行证制度”。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必须接受严格考评,获得“实习资格”,即“绿色通行证”方能上岗。这一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使师范生的从师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使他们真正快速走近,并适应教育实习岗位。学院长期聘请来自于临汾一中、临汾三中、山西师大实验中学等重点中学的特级、高级教师担任实习培训主讲,通过实习态度、教师礼仪、教学设计、教案分析、教学反思、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班主任工作、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以及实习中的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应用等多个专题的培训,围绕“怎样备课、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与学生交流、怎样管理班级、怎样组织活动”等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使师范生明确实习任务与实习要求,有效促进他们顺利通过“普通话关”、“汉字书写关”、“教育实习试讲关”,强化了师范生的语言表达和板书设计技能,进一步增强了教学实践能力。
细化教育实习标准
保证教育实习质量
针对0.5的教育实习,学院制定了一整套严密而科学的实习标准,以保证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实习效果。学院要求实习生至少提交一份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并围绕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学校管理、调查研究等五大实习项目进一步细化实习内容。仅以“课堂教学”一项为例,实习内容具体又包括完成教案、学案、教学日志、教材分析的撰写工作以及听课、讲课等,实习期结束后,实习生至少需要向学院提交15份教案、15份学案、一本详尽的教学日志,做出15课时的教材分析并写出书面分析报告,听取15节课,提交听课记录,讲授30节课……详实的实习标准、紧迫的实习压力,使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未敢懈怠,时刻谨记着实习任务,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习,收获颇多。“在实习的这一个学期里,我真的接触到了很多以前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不断地听课并且记录,把在优秀老师那里学到的教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班主任的实习也让我学会了怎么处理班级里的大小事务。总的来说,紧张而又充实的实习不仅让我积累了很多课堂教学经验,还全面地学习了班主任工作,了解了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在实习学校的这段岁月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孝义五中实习的赵娅丽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加强实习过程指导
确保实习顺利开展
为确保各项教育实习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院为全体实习生都配备了固定的驻点业务指导教师,负责全程对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进行业务指导,并随时对他们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类教育教学问题以及生活上的困难,提供指导和帮助。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主动地与实习学校和其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安排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业务交接和沟通,保证实习学校的各项班级教学工作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