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1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给“创新”泼一瓢冷水》,《文艺争鸣》2001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3期转载;《文艺报》2001年3月8日转载(获第七届“文艺争鸣奖”,中国文联2001年度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欲望的旗帜》,《中国戏剧》2001年第2期;
(3)《周来祥美学思想的自我超越》,《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1年第3期转载;
(4)《与董健先生商榷:也谈戏剧的政治化与民族化》,《剧影月报》2001年第3期;
(5)《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对象与方法》,《戏剧艺术》2001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01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2001年第9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2期选摘;
(6)《现代戏的陷阱》,《福建艺术》2001年第3期;
(7)《易俗社历史意义的再认知》,《艺术界》2001年第3期;
(8)《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与中国戏剧十七年反思》,《戏剧文学》2001年第8期;
(9)《呼唤多元的戏剧批评》,《剧本》2001年第8期;
(10)《理想与人道的二律背反》,《东方文化》2001年第5期;《切·格瓦拉,反响与争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月出版)、《2001年最佳文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转载;
(11)《政治化、民族化与20世纪中国戏剧》,《南方文坛》2001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02年第1期转载;
(12)《平民视角与波普手法》,《北京文联文艺论坛》2001年9月号(获北京市文联2001年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13)《盛况固然空前,水平仍待提高——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刍议》,《文艺报》2001年12月6日;
(14)《冷眼旁观京剧节》,《文艺报》2001年12月26日;《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02年第2期转载;
(15)《艺术学研究的田野方法》,《民族艺术》2001年第4期;
(16)《困惑、徘徊中的艰苦探索――近年来中国艺术的改革与发展》,《跨越世纪的文化变革――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研究报告》(第十八章),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12、2000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第三只眼看“戏改”》,《戏剧文学》2000年第1期;
(2)《六案孔目与技术官僚治国》,《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1期;
(3)《戏剧危机的剧团视角》,《安徽新戏》2000年第1期;
(4)《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学术界》2000年第2、3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转载;
(5)《重视“中国经验”》,《民族艺术》2000年第1期;
(6)《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学术月刊》2000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0年第7期转载;
(7)《国剧的脚色、行当与人物》,《戏剧艺术》2000年第3期。
13、1999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孔乙己〉和越剧的现代转型》,《文艺报》1999年1月23日3版;
(2)《民族美学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文艺研究》1999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99年第3期复印;
(3)《调整剧目评奖的文化策略》,《文化月刊》1999年第3期;
(4)《一种新的创演方式》,《文化月刊》1999年第4期;
(5)《近五十年的禁戏》,《二十一世纪》1999年4月号;
(6)《中国:“禁戏”五十年》,《小说家》1999年第3期;
(7)《论“推陈出新”》,《原道》第5辑;
(8)《快乐的权利》,《东海》1999年第8期;
(9)《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戏剧》,《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从弱者角度反思历史》,《中国戏剧》1999年第10期;《复印报刊资料·戏曲戏剧》2000年第1期转载;
(11)《成就与反思:中国戏剧遗产的当代传承》,《中国戏剧》1999年第11期;
(12)《程式与现代戏的可能性》,《艺术百家》1999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戏曲戏剧》2000年第2期转载;
(13)《小百花、宝塚与东方女性艺术》,《文汇报》1999年11月21日;
(14)《中国稀有剧种的命运与前景》,《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8日;《复印报刊资料·戏曲戏剧》2000年第1期转载;
(15)《广场文化的魅力:情感共鸣和社区整合》,《广场文化文集》,沈阳出版社1999年版。
14、1998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谈传统戏曲的“推陈出新”方针》,《二十一世纪》1998年2月号;
(2)《我们都应该怕“尚方宝剑”》,《博览群书》1998年第2期;
(3)《电视剧中宋江的改编是败笔》,《中华读书报》1998年2月25日第9版;
(4)《世纪之惑——中国戏曲向何处去》,《民族艺术》1998年第2期;
(5)《什么时候才能容忍妓女横行》,《博览群书》1998年第6期;
(6)《剧团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文化月刊》1998年第7期;
(7)《文化市场发展与剧团体制改革》,《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获浙江省文化厅“第二届文化市场研讨会论文特别奖);
(8)《文化守成——保护戏曲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策略》,《人民政协报》1998年7月20日第3版;《复印报刊资料·戏剧戏曲》1998年第9期转载;
(9)《什么人能当县官》,《博览群书》1998年第9期;
(10)《小人物有大悲剧》,《博览群书》1998年第11期;
(11)《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12)《宋江与毛泽东的“水浒”观》,《民族艺术》1998年第4期;
(13)《走近稀有剧种》,《中国戏剧》1998年第12期。
15、1997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关于“推陈出新”的断想》,《戏剧文学》1997年第2期;
(2)《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焦虑主题》,《东方丛刊》1997年第1、2合辑;
(3)《陈独秀〈论戏曲〉与20世纪中国戏曲之命运》,《文艺研究》1997年第5期;
(4)《话说“改变中国”》,《民族艺术》1997年第3期;
(5)《学校,你教不教地方戏》,《浙江教育报》1997年10月29日第一版。
16、1996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论戏曲的结构形态》,《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1辑;
(2)《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强化地域文化特色》,《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1996年第3期转载。
(3)《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学习与思考》1996年第3期;
(4)《民族艺术论》,《民族艺术》1996年第3期。
17、1995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诗意的忧郁气质——儒家文化与古典戏曲的审美特征之二》,《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95年第1期;
(2)《地方戏与戏曲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报》1995年4月19日;
(3)《面对经典:二十世纪的文化态度》,《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4)《超越与重构--论道教信仰中的自然山水和自然人生》,《学术月刊》1995年第7期;
(5)《夜色正阑珊》,《戏文》1995年第5期;
(6)《满园春色关不住》,《中国戏剧》1995年第9期;
(7)《为女小生增添更丰富的内涵》,《人民日报》1995年12月2日。
18、1994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红楼梦:文化-心理层面上的一种解读》,《浙江学刊》1994年第1期;
(2)《角儿制雏论——传统戏曲为什么没有导演》,《剧影艺术》1994年第1期;
(3)《面对一种不可修补的存在--对改编古典名著的非议》,《中国戏剧》1994年第3期。
(4)《享乐——民众对戏曲的价值取向》,《艺术百家》1994年第2期。
(5)《权力话语与戏曲的盛衰》,《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4年第2期;
(6)《戏曲:非主流文化的生存策略》,《戏剧丛刊》1994年第3期;
(7)《边缘焦虑·国家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原道》1994第1辑;
(8)《中和与含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特征之一》,《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94第11期;
(9)《站在文明与野蛮边缘的思考》,《中国戏剧》1994年第11期;
(10)《国家化与戏曲剧团艰难的改革道路》,《戏文》1994年第6期;《复印报刊资料·戏剧》1995年第 期转载(获华东地区第九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二等奖)。
19、1993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文化建设与纯学术的价值》,《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2)《论戏曲观众的欣赏模式》,《东方丛刊》1993年第1期。
(3)《中国美学需要什么?》,《学术论坛》1993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8期全文转载;《学术论坛》1994年第1期、第3期发表争鸣文章。
(4)《温故而知新》,《戏文》1993年第2期;
(5)《诗意的忧郁气质--戏曲的美学基调》,《艺术百家》1993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戏曲》1993年第8期复印;
(6)《倒读戏曲》,《上海戏剧》1993年第3期;
(7)《论欧洲基督教艺术》,《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3期;
(8)《传统戏曲人物塑造与角色的社会抉择》,《地方戏艺术》1993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戏曲》1993年第11期复印;
(9)《中国戏曲与西方意义上的喜剧、悲剧》,《戏剧文学》1993年第8期;《中国文学年鉴·1994》选摘;
(10)《现代艺术与阐释的危机》,《艺术广角》1993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93年第11期转载。
20、1992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美感与焦虑》,《晋阳学刊》1992年第1期;
(2)《艺术的感性功能》,《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新华文摘》第6期摘登;
(3)《佛像的造型风格与渊源略论》,《东方丛刊》1992年第2期;
(4)《凭谁再敲警黄钟》,《福建艺术》1992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戏曲》1992年第8期复印;
(5)《强化精品意识,推动戏曲现代戏发展》,《戏文》1992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戏曲》1992年第8期复印;
(6)《论希腊宗教艺术》,《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3期(该文曾获中华美学学会、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
(7)《有声皆歌——论戏曲的声腔与唱》,《戏剧丛刊》1992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戏曲》1992年第11期转载;
(8)《在现代背景下谈〈讲话〉精神》,《戏文》1992年第4期(该文获省文化厅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征文优秀论文奖);
(9)《经济发展与中国美学的当代使命》,《东方丛刊》1992年第3期;
(10)《无动不舞》,《安徽新戏》1992年第6期。
21、1987-1991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王国维“境界说”辨微》,《杭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2)《论艺术欣赏能力》,《文艺研究》1988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88年第5期复印;
(3)《审美能力的群体生成》,《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5期;
(4)《论群体审美意识》,《南京社会科学》(合著)1990年第1期;《新华文摘》摘登。
(5)《美感:体验还是判断》,《文艺研究》1990年第3期;《文艺研究》1991年第2期发表争鸣文章。
(6)《文艺:一种中庸的描述》,《浙江学刊》1990年第4期;
(7)《艺术创作中的超常思维》,《文艺研究》1990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90年第11期复印;
(8)《重建戏剧的感性文化土壤》,《福建戏剧》1991年第2期(该文获华东地区第六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二等奖);
(9)《戏曲的抒情本质纵横谈》,《戏剧丛刊》1991年第5期(该文获华东地区第六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一等奖,这是浙江省在六届“田汉戏剧奖”评奖过程中获得的第一个一等奖,也是该奖项一等奖空缺两年以后唯一获此最高奖的论文);
(10)《走向本体的中国当代美学》,《文论》1991年第4期。
(二)著作:
1、专著:《艺术美学讲演录》,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2、专著:《中国戏剧》(中英文版),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中国戏剧》(阿拉伯文版),2011年1月出版;
3、专著:《戏班》(《草根的力量》重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4、专著:《温岭戏班》,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5、论文集:《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6、论文集:《京剧学前沿》,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7、文集:《老戏的前世今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8、论文集:《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与本土化》,(台北)国家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9、论文集:《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0、专著:《新中国戏剧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11、专著:《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12、专著:《中国戏剧艺术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13、合著:《审美文化论》,省八五重点课题“经济发展与审美文化建设”成果,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14、专著:《感性美学── 一种人性的美学观》(33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15、专著:《戏曲美学》(25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16、专著:博士论文《宗教艺术比较研究论纲》(18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科研项目:
1、2008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1世纪初北京戏剧发展研究”(编号:07AaWY034)。
2、2006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批准号:06JJD840021)。
3、“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子项目──“浙江台州地区民间戏剧与宗教祭祀关系探究”,香港学术研究资助委员会科研资助项目;
4、2003年,全国艺术科学研究“十五”规划2003年度课题──“中国当代戏剧发展史”,(批准号03BB020;结项号:2010016);
5、1995—1997年,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95-97中国文化发展报告”(批准号9601021);
6、1997—1999年,全国艺术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课题──“20世纪戏剧改革发展研究”(编号97ZB04);
7、1993—199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经济发展与审美文化建设”。
主要荣誉:
201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7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6年,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2005年,北京市文联第四届文艺评论奖理论类二等奖
2005年,第十九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一等奖
2004年,第三届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优秀奖
2004年,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理论二等奖
2003年,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2年,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1年,北京市文联2001年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2001年,中国文联2001年度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01年,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5年,第九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二等奖
1993年,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成果奖,中华全国美学学会
1992年,第六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一等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