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院文化提质校园 弘毅书院创新学校文化育人形式
地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是校园文化的源头活水。为传承无锡历史上东林书院文化教育的传统,承明德尚礼之训、求尽善人格之真,博采传统书院之德业并重的办学精髓。2016年10月,学校成立弘毅书院。弘毅书院一名取自学校校训“弘毅守正盈科匠心”,目的在于通过“德文化”这一核心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体系。书院以“承弘毅守正之训,集盈科匠心之长,行以文化人之道,求人文教育之真,构建书院新文化,提升高职生职业文化素质和社会同化素质”为宗旨,以“德高、技高、素质高,高高再上;国梦、家梦、成才梦,梦梦成真”为书院院训。
弘毅书院是由学院党委在“大思政”视域下,创新构建的具有古代书院制特点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形式,是不断整合校内文化教育资源、实现文化育人系统化和集成化的重要举措。弘毅书院的师资队伍以校内具有副高级职务职称的教师为主,同时还聘请了校外专家学者。弘毅书院设置“吴文化讲堂”“盈科大讲堂”“淑女大讲堂”“清风大讲堂”四大讲堂为基本依托,开办弘毅班、诵读班、国学班、咏唱班和淑范班。书院借鉴了传统书院特别是东林书院的“会讲”制,学员参加书院教育活动及成绩一并记入学校素质教育学分。目前,书院共开展各类讲座26讲,举办专题活动18场,在学校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中呈现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毅书院不仅彰显了科院人在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改革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推进了学校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工作的系统化与集成化。
以节日文化涵养校园 特色“节”“日”创新学校文化育人载体
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彰显的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基于青年学生热衷“洋节”和“西节”等情况,如何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创新设立校园特色节日文化并赋予时代特点,开启一种创新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学校校园文化特点的“节”“日”文化体系,成为学校党委深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层思考。学校党委提出要创新构建学生自己的“节、日”文化生活体系和文化育人体系,根据学生对节日文化高度关注的特点,学院以“节”和“日”为突破口,因势利导,通过设立学校自己的“节”与“日”,构建起以学校特色“节”“日”体系为载体的文化育人模式。于2015年创新设立了学校自己的“节”与“日”文化生活体系。
校园特色“节”“日”汲取传统节日文化的合理内核,融入时代精神。4月5日是传统意义上的清明节,学院把这一天定为“校园感恩日”,节日主题设置为“缅怀先辈、学会感恩、传承家风”,把感恩教育、家风家训教育等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巧妙地融进其中,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校园点赞日”设置在12月25日,节日主题设置为“十件大事、职教人物、最美学生”,提升学生对年度学校教育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学校全年共设立21个特色“节”和“日”,体现了年度思政工作的时序性和文化育人的规律性,变节日活动为育人体系。
两年来,学校共开展特色节日文化活动60多场次,直接受益师生约3万人次。特色校园“节”和“日”文化建设赢得了全国高职院校“书香校园”与全省“和谐校园”的美誉,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和校园文化品位。校园特色“节”“日”文化,不仅增强了广大师生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深入人心;而且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