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试点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对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一批试点院校走出了“迎评”误区、步入了“诊改”实践阶段。无论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出发,还是从高职院校自身内涵发展出发,要真正发挥高职院校作为质量自主保证的主体作用,迫切需要寻找一条主线明晰、精准发力的推进“诊改”路径。
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依据
其实,高职“诊改”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
人才培养既是高职院校办学功能的历史起点,更是逻辑起点,培养什么样的技术技能人才、怎样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首要任务。
如何查找不足?要首先从问题导向出发,搞清楚问题的来源。围绕人才培养来判别办学理念、定位是否科学合理,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一切活动,如内部治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是否有利于或服务于人才培养。
如何完善提高?相比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更注重发展。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方面是适应就业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满足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将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专业发展能力置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予以考量。
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始终立足人才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始终着眼专业发展,破解瓶颈,为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