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关于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三:一是赢得考试,考试打高分,这是低层位标准。二是实现“三维目标”,这是中层位标准。三是让每位学生获得最好发展这才是最高层位标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三者兼顾呢,我有一些思考:
一、“头脑风暴”——开启教师新时代
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考什么就教什么。课程改革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对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就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去总结、去顿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意场,以“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中来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和提高。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拿一个子目给学生,叫学生自己去学,很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要让学生能自己学,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学,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要求,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达到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步:教学目标要明确,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要具体。第二步: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围绕问题交流讨论。设问要有思维含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能让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探索,积极思维。第三步:交流展示。每小组要推选1-2名代表,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考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概括和运用。第四步:反馈。及时纠正反馈,贯彻当堂达标的思想,做到作业在课堂,作业像考试,当堂反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
二、“hold住学生”——润滑师生情感纽带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远甚于其它群体或组织,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作为学生,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要虚心的学,取老师之长补己之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对话”,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一起分享理解。这种多向性的活动方式,使师生关系密切、融洽,使学习气氛活跃、浓厚。师生和谐事半功倍。应该说师生这种密切的关系,能够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指导者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发问”习惯,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努力成为学生的平等学习伙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令,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让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尽情发挥,这样学生的心智之灯才能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相信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率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假如这种“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将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如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能让学生积极地相互学习,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连接两头——统筹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1、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我们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